期货研究中一直有两大流派,基本面派和技术面派。我们很多人开始接触期货都是通过基本面来了解了期货上某些品种有重大的盈利机会,因此开始开户并投入资金进行交易的。
但是因为基本面怎么研究的书籍市面上几乎没有,而技术方面的书籍却是百花齐放,要多少有多少。而技术方面的流派也很多,这样对于新投资者来说,看技术方面的书更容易快速上手。
由于依靠基本面赚钱的人本来就不多,加上没有什么赚钱效应,因此多数人就有一种误区,仅仅研究基本面的不能赚大钱。
那么真相是这样吗?我来讲讲小李哥的故事吧。听了之后你们再来看看基本面牛不牛。
我认识小李哥是玩双升的时候结下的交情,桥牌在中国一直没有大范围流行起来,但是和桥牌相似的升级游戏却是很多人的偏爱。那时候期货在中午开盘前,和下午收盘后都有大量的闲暇时间。有空时候就打打扑克,大家也在彼此一边骂着臭牌一边默契配合下情谊越来越密切。
但是小李哥做期货却老是亏钱,无论是七万啊,五十万的就是孔夫子搬家总是输。后来有一段时间就没有做啦。按通常状况下就跟其他很多客户一样成为期货生涯中的匆匆过客。
有一天他突然给我打电话,说是给我介绍一个客户。我想有客户就好啊,可是入金时是万!!大家也许不知道20年前的钱可是比现在值钱,那时候万几乎可以买十套房啊。
然后他入金的速度一直超过我的震惊的速度,最高峰超过了万,如果放在现在铁定的是狗大户一个。这时候他介绍了他的顾问给我,而这时候我才知道小李哥他们都是做基本面的。
第一回谈的是大豆,那个李顾问开始娓娓道来。中国大豆主要产地是东北,而中国全年的产量那时是万吨,而中国每年对大豆的需求就有0万吨,因此就需要从国外进口,而世界上大豆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国是美国,我也是头次知道浓眉大眼的汤姆大叔原来农业也是这么发达。
而由于美国和巴西这两个大豆主产国生产的大豆都是转基因大豆,因此中国对这些国家的大豆进口都是有一定配额的。
而因为进口配额的问题,后来爆发了大豆期货的一次惊天的多空大战,当时多头虽然获得了战役的胜利,但是被迫在大豆市场上接了天量的仓单,数字高达40万吨,要知道大豆历史上常规仓单仅仅是10万吨。这是第一次两败俱伤的战争。
自从小李哥来了后,我每天就是看新闻找资料,生活过得是逍遥又自在,但是每天晚上是要固定的和李老板通话半个小时的,李哥聊基本面和我们平时看的文章是不同的。他首先会提问,目前我知道的利多有哪些?利空有哪些?各自又发表战绩的分析和看法,他一般不看结论,只看论据,可是光又论据还不够,他会掰开来分析。
当操作着大规模资金的时候,小李哥的交易就像是换了个人一样,胜多负少,完全不是那个一百万以下完全不会赚钱的人。我于是在有一次他账户资金全部出金后开始进行了观察。
从02年6月他入金万到03年8月他全部出清账户资金,我统计了一下,他总共出金是3万。总共价值套房子啊!!所以当别人说基本面不赚钱的时候我总是一笑了之,因为说的人一定没有见过小李哥的惊艳一枪。
可是因为基本面没有教材,所以对基本面有爱好的人,我这里可以做基本的介绍,毕竟我曾经也是小李哥的主要参谋之一。
首先基本面研究的核心就是供求关系,我们只有搞清楚供需矛盾才能把握市场的主旋律。比方说这一轮焦煤期货和现货的暴涨。主要影响因素就是中澳关系交恶,中国主要焦煤的进口国变成美国和蒙古。这些就是供求关系里的供应问题,又是供应问题中的进口问题。而具体到美国就是运输成本的问题,至于蒙古又是新冠原因引发的暂时入关。
就像你们本来是吃三个菜的,其中一盘炒糊啦,一盘就没有炒,几个人被迫只能吃一盘菜。那大家只有抢着吃,后伸筷子的就没有吃的啦。
另外生产成本是所有商品无法回避的问题,上涨理论上是可以无限的,所谓的不知道天有多高,但是下跌就不同啦,如果跌破企业的生产成本,企业就会通过减产来调节市场。
减产用得最多的就是原油市场,欧佩克在价格低于四十美元的时候经常会通过减产来帮助价格恢复到他们理想的销售价格。
小李哥比较经典的操作就是伦敦铜跌到成本价以下进行的抄底,很多投资者常常会因为期货价格低进行抄底,但是真的有多少人知道成本呢?在二十一世纪初,铜的生产成本是美元,而现金成本是1美元。当时伦敦铜期货价格已经跌到了附近。现金成本是不算人工不算场地费单纯的生产一吨铜所需要的成本价格。
在抄底后不久全球十大铜矿在几天内分别宣布减产,总减产达到了70万吨,从此伦敦铜走出了一波大牛市,而抄底的小李哥又一次在期货里爆赚。
相对来说做股票,光一个市盈率就让股票根本美元真实的成本而言,所以真正做基本面的人更适合做期货,而且其中的乐趣只有研究了才会欲罢不能,而且可以让自己变成心怀天下的人,毕竟国际形势,经济发展都会直接影响到期货价格。#期货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