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不结荚空荚瘪粒大豆落花落荚的原因

俗话说:“大豆初花期,见花就管理”,眼下,很多田块的大豆都逐渐进入了初花期。初花期是大豆生长的关键时期,所以在这个时期一定要管理到位,特别是在初花期,正是控制大豆旺长的关键时期。

大豆是豆科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往往由于人们施肥不当,或是水分过剩、天气高温高湿等一些原因,使植株旺长严重,导致落花落荚,影响产量。

常见大豆旺长的田间表现如下:

1、枝叶繁茂、通风透光性差,叶片完全封行;

2、上层叶片肥厚、颜色浓绿,叶片大小接近成人手掌;下部叶片泛黄,开始脱落;

3、除主茎上部有少量花序外,主茎下部及分枝的花序较少、易脱落、结荚率低,存有少量营养株(无花无荚)。

当出现以上情况时,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抑制大豆的过度旺长。

施肥控制法

尽量少施氮肥,因为大豆的根瘤菌本身有固氮能力。所以在多雨天气下,对旺长田块严禁施用氮肥,可在初花期少量喷施钼肥,浓度为0.1%~0.2%;近两年很多大豆出现有荚没有籽那是因为“华而不实”只开花没授上粉所以这个时候加上硼肥就可以增加授粉增加结荚结的荚饱满这样产量就会提高。

对长势较差田块施以少量氮肥,可在初花期连同钼肥一起喷施,亩用尿素5公斤左右。

人为控旺法

在大豆开花、结荚期,对化学控旺未能有效控制大豆旺长的田块,可结合人工控旺技术,采取疏叶、摘顶心、去营养株的方法控制旺长,使田块达到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

1)疏枝叶。在旺长初期,及时对旺长植株进行打尖剪叶,创建合理的群体结构。打尖时要掌握“打早不打晚,打肥不打薄,打稀不打密”的原则,同时还应注意打得不要过狠,一般以掐去主茎顶端2~3厘米的嫩尖为宜。

2)去营养株。由于大豆徒长,大豆群体中存在少量营养株,不结荚或结荚较少,应及时拔除。

人工控旺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力,在人工缺乏的今天,使用较少。

化学控旺法

目前较常见的化学控旺方法为多效唑的喷施。多效唑是一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它可阻碍植物体内生长促进剂的合成,抑制细胞的纵向生长。但化学控旺对使用时间及使用量的控制要求较高,同时其理化性质稳定,降解缓慢,会对后茬作物的部分或全生育期造成影响。

见花了才能打控旺的,如果有些大豆虽然很高但是还没开花不能打,如果见开花了,一个是治虫一个是打控旺结合在一起控制旺长。配合着杀虫剂和硼钼肥一起喷雾就行了这样既控制株高又能够促进生长又能够把虫防治住。

大豆落花落荚的原因及解决方法,珍藏版

如果问影响大豆产量的因素有哪些,相信不少朋友会给出“落花落荚”的答案。事实上,据科学研究数据表明,大豆落花落荚率一般会达到45%—70%左右,因此,想要提高大豆的产量,解决大豆落花落荚的问题很关键。那么影响大豆落花落豆的原因有哪些呢?预防措施又该怎么做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谈谈这些问题。

大豆落花落荚五大原因1、栽植密度不当

大豆的栽植不是越密越好,也不是越稀越好。在栽植大豆的时候,应根据大豆的品种和地力水平的不同来进行不同密度地栽植。否则会出现诸如大豆栽植密度过大而导致的通风透光不佳或是光照条件的不佳的落花落荚的问题。

2、养分供应失调

其实大豆的落花落荚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与大豆吸取养分的多少有关。比如在大豆出花荚时期,如果出现养分供应失调或不足的情况,就会导致大豆落花情况的发生。

3、水分供应不合理

水分供应不合理是导致大豆落花落荚的又一大原因。虽说大豆是需水量较大的农作物,但如果遇到水分过大的情况,大豆的花荚脱落情况也会随之增多。当然,如果大豆在花荚期出现水分不足的情况,也会导致花荚脱落。

这主要是因为当大豆供水过少时,它对土壤的养分吸收也会降低,最终导致花荚大量脱落;而当供水过量时,地温也随之降低,大豆花荚最终会因为有机养分的合成和运输出现问题而导致脱落。

4、病虫危害

病虫危害是在盘点大豆落花落荚原因时,不容忽视的一点。大豆的病害包括立枯病、大豆灰霉病、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等,而常见的大豆虫害则有豆荚螟、大豆蚜等,这些大豆的常见病虫害在前期会破坏大豆的植株叶片并吸收大豆的养分,并最终导致大豆落花落荚。

5、气候天气异常

其实不只是大豆,很多农作物出现落花落荚的现象都与气候天气异常有关——这里所说的气候天气异常,主要指的是大风大雨、高温少雨、气温骤降等,其实也就是自然灾害,虽说因自然灾害导致的大豆落花落荚问题并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原因,但这种情况却的确是常有发生。

既然已经理清了导致大豆落花落荚的五大原因,那么下面我们需要做的便是针对这些原因给出解决办法。

大豆落花落荚防治办法1、合理栽植

前面我们提到“大豆的栽植不是越密越好,也不是越稀越好。”那么,大豆的栽植除了“应根据大豆的品种和地力水平的不同来进行不同密度地栽植”外,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在密度上,一般同品种寒区宜稀,暖区宜密;涝洼冷凉地块宜稀,高燥温暖地块宜密。在确定每亩应保株数的前提下,提倡均匀种植,不提倡双株或朵豆种植。

另外,大豆栽培提倡平播,行距30-40厘米不等,各地根据自己地区的实际试验栽培,亩保苗可增加30-50%(指不分枝大豆)。行距定好以后,按亩保苗侏数,确定株距。四平地区平播试验,增产30%以上。平播选取品种时,就选熟期前一档次的品种,不要引种本地满生育期的品种。

2、巧施化肥

经实践表明,想要大豆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在大豆分枝期到始花期进行一次追肥很有必要。

另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大豆在花结荚期,需要大量的养分,除了基本的基肥和种肥外,在结荚期还应特别注意追肥。以下是大豆花期追肥的一点建议,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

大豆花期每公顷追施尿素75千克、硫酸钾37.5千克,可增产大豆21.9%。每平方米追施尿素8—10千克。也可叶面喷肥,每平方米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60—70千克,也可用50千克水加20—25克钼酸铵,制成溶液,叶面喷施。

3、适时排灌

开花、结荚期,是大豆需水的关键时期。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水分供应不合理会最终导致大豆落花落荚,那么大豆的水分到底要如何来进行供应呢?其实很简单。当发现大豆有诸如生长缓慢、叶片老绿的情况时就应该准备灌水了,因为那是大豆缺水的直接表现;相反,如果遇到田间积水、或是暴雨过后,则应积极准备排水。

4、防治病虫

说到防治病虫的方法,有两点要特别注意一下。一点是勤加检查,另一点是及时对症下药,进行施药防治。

最后,当气候天气异常情况发生时,应该怎么办呢?其实,这需要前期做好巩固工作——当然,不管有没有造成“无可挽回”的局面,都应该积极面对大自然给的磨难和考验。

相信有了合理恰当的大豆种植方法以及应对大豆病虫害等问题的措施后,当面临大豆落花落荚等问题时,大家就不会那么茫然无助了。希望这些方法和技术能对种植大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和启发。

大豆花芽分化期的管理

花芽分化期(分枝期)是大豆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转折点,从开始分枝到开花约20天左右。这一时期大豆开始旺盛生长,花芽开始分化,根瘤已具有故氮功能。分枝期是决定整个生育期植株健壮与否、分枝与开花多少的关键时期,与产量高低关系非常密切。为此,分枝期田间的主攻目标是:在全苗、匀苗的基础上,促进植株健壮生长,不徒长,达到株壮、分枝多、花芽分化多的目的,为多开花、多结荚打好基础。这一时期要抓好的关键技术有以下几点:

1、追肥。分枝期为最佳追肥时期,应根据地块肥力和大豆生长情况确定追肥数量。高肥旺长地块不宜追肥。一般地块注意氮磷配合,追施10~15公斤磷酸二铵,尿素3~5公斤。开花结荚后期不宜再追肥,只进行叶面喷肥,如磷酸二氢钾。有旺长趋势的大豆要深锄伤一部分表层细根,促进根系下扎,防止倒伏。

2、中耕除草。由于此期高温多雨,杂草发生较多,应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中耕时根据具体情况掌握深度。旺长地块深些,一般地块浅些。

3、病虫害防治。大豆主要虫害有:豆天蛾、造桥虫、蚜虫、红蜘蛛,食心虫等。可以用阿维菌素防治。阿维菌素杀虫剂是一种新的生物广谱杀虫剂,对大多数害虫和害螨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每亩用10毫升阿维菌素杀虫乳剂,兑水35公斤稀释倍喷雾。或在农技人员指导下用药防治。

大豆初花期,控旺最佳时期摘要

最近,有很多农民朋友在   大豆是豆科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往往由于人们施肥不当,或是水分过剩、天气高温高湿等一些原因,使植株旺长严重,导致落花落荚,影响产量。

常见大豆旺长的田间表现如下:

1、枝叶繁茂、通风透光性差,叶片完全封行;2、上层叶片肥厚、颜色浓绿,叶片大小接近成人手掌;下部叶片泛黄,开始脱落;3、除主茎上部有少量花序外,主茎下部及分枝的花序较少、易脱落、结荚率低,存有少量营养株(无花无荚)。   当出现以上情况时,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抑制大豆的过度旺长。

01

施肥控制法

  尽量少施氮肥,因为大豆的根瘤菌本身有固氮能力。所以在多雨天气下,对旺长田块严禁施用氮肥,可在初花期少量喷施钼肥,浓度为0.1%~0.2%;年很多大豆出现有荚没有籽那是因为“华而不实”只开花没授上粉所以这个时候加上硼肥就可以增加授粉增加结荚结的荚饱满这样产量就会提高。对长势较差田块施以少量氮肥,可在初花期连同钼肥一起喷施,亩用尿素5公斤左右。

02

人为控旺法

  在大豆开花、结荚期,对化学控旺未能有效控制大豆旺长的田块,可结合人工控旺技术,采取疏叶、摘顶心、去营养株的方法控制旺长,使田块达到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1)疏枝叶。在旺长初期,及时对旺长植株进行打尖剪叶,创建合理的群体结构。打尖时要掌握“打早不打晚,打肥不打薄,打稀不打密”的原则,同时还应注意打得不要过狠,一般以掐去主茎顶端2~3厘米的嫩尖为宜。2)去营养株。由于大豆徒长,大豆群体中存在少量营养株,不结荚或结荚较少,应及时拔除。   人工控旺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力,在人工缺乏的今天,使用较少。

03

化学控旺法

  目前较常见的化学控旺方法为多效唑的喷施。多效唑是一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它可阻碍植物体内生长促进剂的合成,抑制细胞的纵向生长。但化学控旺对使用时间及使用量的控制要求较高,同时其理化性质稳定,降解缓慢,会对后茬作物的部分或全生育期造成影响。   见花了才能打控旺的.如果有些大豆虽然很高但是还没开花不能打,如果见开花了,一个是治虫一个是打控旺结合在一起控制旺长。配合着杀虫剂和硼钼肥一起喷雾就行了,这样既控制株高又能够促进生长又能够把虫防治住。

大豆不结荚、空荚瘪粒最全分析

近几年,在大豆生产上,不断有农户反映:大豆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但开花较少,结荚稀疏,甚至基本不结荚;有的也开花结荚但是出现空荚瘪粒;有的到了生长后期,植株贪青晚熟,生育期延迟,籽粒不能按时成熟。结果造成大豆不结实,不能正常收获,严重影响大豆产量,给农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大豆的生理特征

1、大豆是短日照作物,一般来说,早熟品种对光照的敏感性较弱,对短日照条件要求不太严格,达到一定的积温就可以开花结荚;晚熟品种对光照的敏感性较强,要在一定的短日照条件下才能开花结荚;中熟品种对光照的敏感性介于早熟品种和晚熟品种之间。

2、大豆属豆科作物,与根瘤菌共生。根瘤菌可以固定空气中游离态氮素,供给大豆,同时需要大豆供给它营养物质。大豆根瘤菌的生长状况与氮肥的施用有关,施用氮肥过多时,根瘤数目减少,固氮能力降低,同时还会引起大豆营养生长过旺,而生殖生长受到抑制。一般大豆固氮作用提供的氮,占大豆生长所需氮总量的1/3~1/2。

氮素的来源有两个:一是来自土壤和肥料中所含的氮素,二是来自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这两种氮在大豆的生长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生物氮起着促进大豆均衡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作用,而无机氮则以促进大豆的营养生长为主,且生物氮具有无机氮不能代替的作用。

在幼苗期,根部尚未形成根瘤时,或根瘤活动较弱时,适量施用氮肥,可以促进植株生长,在花前或初花期追施氮肥,可以降低大豆的落花落荚率,并能延长植株的寿命。

磷有促进根瘤发育的作用,能达到“以磷增氮”效果。在大豆苗期磷主要促进根系生长,在开花前磷能促进茎叶、分枝等营养体的生长。开花时磷充足供应,可缩短生殖器官的形成过程。

钾能促进大豆幼苗生长,使茎秆强壮不倒伏,钾还促进光合产物的转化和运输。

钼和硼是大豆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钼是根瘤菌固氮酶的重要成分,施钼能促进植株生长,使大豆提前开花、结荚和成熟,提高大豆品质。硼能促进大豆荚果的形成,如果土壤耕作层硼的含量低,将会增加大豆的空秕率。

4、大豆的需水规律:大豆是需水量较多的作物,出苗期要求田间持水量达到70%,花荚期要求田间持水量达到70-80%,鼓粒期保持田间持水量不低于70%。开花到鼓粒期是大豆的需水临界期,这段时间受旱会严重影响植株生殖生长,造成花荚脱落。所以,开花到鼓粒期,应保持充足的水分供应。同样,田间排水不良,造成积水,根系呼吸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大豆的正常生长。

5、大豆的结荚习性:一般可将大豆分为无限、有限和亚有限三种类型。

无限结荚习性的大豆,植株高大,节间长。始花期早,开花期长,结荚分散,顶端只有两个小荚,甚至没荚。这种类型大豆较耐瘠薄,在高肥水条件下,易倒伏,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时间长,二者对光合产物竞争激烈。

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株型较紧凑,生育期较短。始花期较晚,花期集中,当主茎顶端出现一簇花后,茎的生长终结。这种类型的大豆具有较强的抗倒性,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时间短,二者对光合产物竞争不明显。

亚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偏于无限习性,开花后,茎可继续生长一段时间,之后再停止生长。亚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植株较高,上部节间变细,最大叶出现在植株中部,上部叶变小,茎顶端通常有一个明显的花序,结荚2~3个。

二、大豆不结实的原因分析

1、内因:品种差异、品种自身退化、引种不当

(1)大豆不结实现象在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中晚熟品种、无限结荚习性的品种,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进行的时间较长,在条件适宜、氮肥偏多的情况下,常常营养生长过旺,影响光合产物向花荚转移,造成花荚脱落和秕荚。

(2)品种自身退化:大豆是自花授粉作物,天然杂交率为0.3%~1.1%,实际上,有些品种应用于生产后,初期表现较好,不长时间就严重退化,其原因有:种子没有经过提纯、自行留种进行种植以及机械混杂等因素造成品种自身退化,使大豆开花结荚量减少,诱发不实症发生。

(3)引种不当:生产上,如果对于大豆品种对光照和温度的敏感性不了解,盲目提早或者推迟播种,或者盲目异地引种,容易发生大豆不开花或只开花不结荚,或者提早开花结荚等不正常现象。将晚熟大豆品种,作春豆提早播种,短日照条件不能按时得到满足,往往不能及时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在田间通常表现为:植株长得很茂盛,但是就是不开花结荚,或者开花结荚不良;将早熟春大豆作夏大豆种植,幼苗生长期处在高温条件下,容易提早开花结荚。南种北引或者东种西引,往往会因短日照条件不能得到满足,不能正常地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出现生育期推迟,不能正常成熟等现象;北种南引或者西种东引,则容易提早开花结荚,并因营养体过小造成产量大幅度减产。

2、外因:温度过高或过低、降雨过少或过多、栽培措施不当、营养成分缺乏或不均衡、病虫危害

(1)温度过高或过低:大豆开花授粉的适宜温度为20-25℃,超过35℃雄蕊就会死亡,适宜的相对湿度为70-90%。大豆开花结荚期间,如果碰上持续高温干旱天气,会造成植株呼吸过旺,减少干物质积累,影响大豆开花授粉,使胚株败育形成秕荚。如果大豆生长后期遇到低温,影响大豆灌浆速度,同样会造成较高的空秕率。

(2)降雨过少或过多:大豆播种期如遇上干旱少雨的气候,造成推迟播种,使出苗期延后,减少大豆生育期间能量的积累,会造成大豆秕粒不实。开花至鼓粒期是大豆的水分临界期,如果这段时间遇旱又不能及时浇水,因水分缺乏营养成分无法输送,会造成大量落花落荚或鼓粒困难,使生殖生长迟缓,营养生长过旺,后期贪青、晚熟,秕荚不实。如果降雨过多,田间土壤湿度过大,根系活动受到抑制,吸收能力减弱,植株生长不旺盛,抗病抗逆能力差,容易引起病虫害发生。

(3)栽培措施不当:一是种植密度过大:不同品种,都有与之相适宜的种植密度,密度过大影响通风透光,使田间小气候变劣,光合作用削弱,造成花荚脱落或形成秕荚。二是施肥不合理:如果水肥过量,尤其施氮肥过多或施用时间过晚,造成了茎叶徒长,即使开花结荚,由于干物质积累,转运、储藏的少,最后导致鼓粒困难,贪青晚熟,不能按时成熟收获。三是重茬种植:大豆重茬,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尤其是土传病虫危害加剧。同时由于连作,土壤环境恶化,影响根瘤菌的繁殖,降低固氮能力,导致大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调,导致大豆贪青不实。

(4)营养成分缺乏或不均衡:在大豆生长期间任何一种营养元素缺乏较严重时,都会影响植株生长,影响结实,造成减产。某些营养元素稍有缺乏,虽然能够开花,但往往鼓不起粒,形成秕荚。如缺钾、缺锌、缺硼等,都会增加秕荚率。氮磷钾大量元素比例失调时,如在偏施氮肥和未施磷、钾肥的大豆田调查,空荚瘪粒的现象较多。

(5)病虫危害:大豆苗期病虫危害,加重大豆贪青不实。如蚜虫危害传播病毒病:苗期传染上大豆病毒病较重者,易造成全株大豆贪青不实;鼓粒期发病的,造成秕粒,降低百粒重。如果苗期感染黄化矮缩病,使大豆植株矮化,叶柄及节间缩短,叶片变小变长,叶色褪绿,影响光合作用,造成开花期推迟,由于后期光照少,即使开花结荚,也难鼓粒。

三、防止大豆不结实的技术措施

1、选用适宜品种,提高种子纯度:

选好种是防止大豆不结实的重要一环,根据不同气候特点和种植习惯,选择抗旱耐涝、抗倒抗病、优质中早熟新品种,并建立健全种子繁殖基地,保证所提供种子的纯度和原有的优良品性。

2、调整种植结构,合理安排茬口:

合理的种植结构,多样化的种植形式,可以减少土传病虫害发生,避免土壤养分单一消耗,保持生态平衡和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在这一原则下,合理安排茬口,采取3年或3年以上的轮作制度,尽可能不重迎茬种植(隔年种植为迎茬),减少荚而不实现象发生。

3、适时早播,合理密植:

适时早播,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光热气候资源,避免偏晚熟品种生育后期受低温不利因素影响。夏大豆适期早播,可明显提高产量。大豆播期一般掌握:春播大豆在4月25日至5月上中旬,夏大豆在6月5日至20日。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种植密度,同时按照肥地宜稀、薄地宜密;晚熟品种宜稀,早熟品种宜密的原则,创造合理的群体结构。种植密度一般掌握:株型适中略小的品种,每亩2万株-3万株,株型较大的品种每亩1.3万株-2万株。

4、科学施肥,保持营养均衡:

遵循“适施氮肥,增施有机肥,配施磷钾肥和微肥”的原则。一般亩底施腐殖酸复合肥10-20公斤。其次是看苗追肥。如果苗子瘦弱,可在开花前或初花期亩追尿素5公斤。花荚期叶面喷肥,亩用磷酸二氢钾~克兑水50公斤,在无雨无风天的下午4点以后,进行叶面喷洒,每隔5-7天喷一次,连喷2-3次。对缺硼的地块,在始花期用0.1%的硼酸,每亩50公斤溶液叶面喷施。对缺钼的地块可用0.05%-0.1%钼酸铵,每亩50公斤溶液,在苗期至开花前叶面喷施。如果肥水充足引起旺长,应在初花期,喷施调环酸钙,降低株高,防治花荚脱落,减少空秕率。

5、合理灌溉,及时防旱排涝:

大豆播种前,遇到干旱墒情差时,及时浇底墒水,可保证大豆一次播种保全苗;大豆幼苗期,土壤含水量少些,能够促进根系下扎,防止后期倒伏,起到蹲苗的作用,除非过于干旱或弱苗,一般不必浇水;大豆分枝期,遇旱浇水,能增加植株高度,促进花芽分化;大豆花荚期,需水量较多。在遇干旱、土壤墒情不足的情况下,应及时浇水防旱,以满足大豆对水分的需求,减少秕荚。同时注意,如果遇长期阴雨连绵,田间排水不良,雨后造成田间积水的,要及时排水防涝。

6、综合防治病虫害,减少病毒病的传播:

对于大豆的病虫害,应及早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一是选用无病种子;二是药剂拌种。对种子用杀虫杀菌复配制剂拌种。三是苗期,混喷除草剂时候,添加杀虫剂和杀菌剂,防治蚜虫和其它病虫发生,减少病毒病的传播。四是开花至结荚期,根据情况调控生长,防治病虫害。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平台不对文章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请读者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赞赏

长按







































北京最佳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治疗用什么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fsysxh.com/ddcd/80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