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黑龙江省的优质绿色农产品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五常大米、北大荒、黑森等老品牌不断扩大市场,一些新品牌也陆续兴起。但是品牌多不代表品牌精,黑龙江省正在努力做优统筹设计,强化质量监管,严抓品牌规范,扩大宣传营销,打好这场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战。
黑龙江省有2亿多亩耕地,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众多。近年来,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下,龙江农民的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大小农产品品牌如雨后春笋,破土萌发。然而,目前很多农产品品牌都还处于低水平线下运营,无法形成强有力的市场冲击力。面对这种情况,黑龙江通过仔细梳理,整合中小品牌,推进融合发展形成品牌集群效应,开展专项工作,研究通过股权重组、特许、合约等方式培育形成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增强品牌市场出航能力。
在农垦九三管理局鹤山农场粮贸公司的车间里,工人们正在进行一万吨绿色大豆的加工。
农垦鹤山农场粮油贸易公司技术员葛增辉表示,这些绿色大豆的挑选是很有讲究的。首先是塔选,然后去石选,然后是比重选,把半豆选出去色选之后分三个等级,首先是小粒的,然后是中粒的大粒的。
由于需求旺盛、产品精细化要求较高,细分市场多元化销售成了今年的新特点。技术员介绍粒径5.5到7毫米的大豆用来供给豆腐、腐竹、豆芽的生产企业,粒径7毫米以上作为豆浆、豆粉和进超市的主要原料。粒径7.5毫米以上则作为高干妈、燕之坊、甚者出口海外的主要原料。
农垦鹤山农场粮贸科科长张剑峰表示,现在我们和安徽的燕之坊合作,已经发出去一部分产品了,逐渐我们要把这个量扩大,今年我们通过精选以后,平均售价能达到2.15元,预计今年能给农场带来万元的收入。
从年“豆都”品牌建立到年“九三大豆”获得农业部地理标识认证,农垦九三管理局下辖11个农场,形成了绿色大豆生产、腐竹、豆类食品、豆油加工、仓储物流、市场营销等分工合作关系的产业优势区域。去年11月末管局的40万吨大豆销售一空,拉动全局种植户增收多万元。
黑龙江通过统筹推进强化顶层设计,对国家级省品牌产品,在技改、投融资、企业改革重组等方面加以扶持,培育出“寒地黑土”“黑森”“北大荒”“五常大米”等一批知名品牌。
绥化市的“寒地黑土”品牌就,让经营者感受到了集群效应。通过基地+企业+销售的发展模式,青冈县万徳福食品公司趟出了三产融合之路。借着寒地黑土的品牌影响,绥化的鲜食玉米在上海、成都和深圳等南方城市火了起来。去年秋收过后,这里的包装线每天忙个不停,一辆辆装满鲜食玉米的大卡车,从早到晚发往南方。尽管万徳福公司年将基地种植的鲜食玉米面积扩大到了8千多亩,比年增长了近三倍,但依然不够卖。
青冈县万徳福食品公司经理阮万超表示,今年订货的人供不应求,订货单已经排到二十天以后了。
抓住产品质量源头,以质量创品牌。目前,黑龙江省完成高标准农业“三减”面积万亩,绿色有机认证面积万亩,互联网+高标准示范基地个,形成龙江农产品良好口碑。
黑龙江省方正国有重点林管理局小龙山林场拥有水田四千三百亩,过去由职工承包经营,品种杂、市场竞争力弱。今年,林场组织成立了合作社,将种植品种统一为稻花香六号。
黑龙江省方正国有重点林管理局小龙山林场场长信忠义表示,林场将利用三到五年时间,把几千亩水稻转换成有机水稻的种植基地,这样能给老百姓创造更大的利益,最起码每公顷可以给种植户创收四千元左右。
为解决销售问题,林场还将打造“互联网+”农业,完善可追溯系统,以订单农业的形式,让消费者认养水稻。通过品牌规范建设和整合优化资源,落实《黑龙江绿色食品商标(品牌)使用许可范围指引》,加快品牌整合,形成若干有较大供给量的大品牌,统一品牌,通过同类农产品生产的新型经营主体联营联合,共同打响品牌。
现在,走进黑森绿色食品旗舰店的消费者,几乎都已经形成了品牌认知,对黑森旗下的绿色、有机、原生态的森林食品格外感兴趣。
黑龙江黑森集团总经理张图表示,高端的产品,我们有有机的、富硒的,这类大米主要针对高端消费群。同时,对一般普通百姓消费者,我们有中端的大米。我们把渠道细分,销量比每年提高了五倍到十倍。
今年五月,黑龙江省森工总局为解决转型发展中职工增收问题,成立了全员营销平台,也是全国唯一一家集森林食品、森林旅游于一体的电商平台。目前,已经有近20万人通过全员营销平台成为微商老板,销售额达到1亿4千万元,仅双十一当天的销售额就突破了万元。
黑龙江省森工网络营销公司网络营销中心主任张德川表示,不仅要做微营销,还要做自己的网站,再经过宣传推广,再结合我们做我们自己的物流,打造线上和线下的双结合。
从统筹推进、生产标准提升、到品牌规范和宣传推介、品牌保护,龙江农产品品牌的内在支撑、外在市场拓展和发展氛围都得到了提升。龙江大品牌正在向市场拓展能力好、品牌价值高、抗风强的方向前进,推进供给侧改革延长价值链,龙江大品牌的集群舰队效应正在向着价值高地的灯塔扬帆起航!
记者:曲正
责编:安菲肖珣
审核:杨凯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