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到底是哪五谷诗经数据来告诉你

白癜风检查到中科 https://yyk.39.net/hospital/280922_lab.html

常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那么五谷到底是哪五谷?今天就用诗经里的数据来告诉大家。

诗经这部中国最早的“食谱”,有篇诗文出现了植物的名称或描述,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当然只能是粮食,民以食为天,我们朴实刚健的祖先最关心的是填饱肚子,所以上了食谱的植物,尤其是粮食,出现次数肯定最多。我们来数数,数完自然就明白五谷到底是哪五谷了。

首先,是“稷”,就是指今天的小米(一说指不粘的黄米),一共在诗经中出现了18次(以指代粮食为语义时),同样也指小米的“禾”出现了7次,“粟”出现了3次,这样,小米一共出现了28次。而当时,周人的始祖叫作后稷。

周人祭祀的主神之一谷神同样叫作稷,这也是江山社稷的由来。由此可见小米在当时周人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其次是“黍”,就是现在的黄米,在诗经中出现了23次

“稷”和“黍”,这两种我们祖先驯化培育出的旱作谷物,都有着共同的优点:耐旱耐瘠,在农业技术落后的周代,这些优点决定了这两种作物不可动摇的主粮地位。

再其次是“菽”,也称“荏(rěn)菽”,就是今天的大豆,在诗经中出现了8次。周代时人们获取动物蛋白数量较少,大豆不仅是粮食,而且作为比较容易获取且产量稳定的蛋白质补充来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物。

然后是“稻”和“麦”,作为今天的主粮,春秋时期它们还是配角的地位,各在诗经中出现了5次和7次(注:诗经中还有两处代指小麦的“来”字和两处指代大麦的“牟”字,以及一处代指黏稻的“稌”字)

水稻种植需要大量水资源,一直是南方地区的主粮,但在核心区是黄河流域的周代,只好做配角;

而小麦,虽然公元前年就来到了中国,但它与小米黄米相比,需要的水资源较多,对地力要求也较高,虽说产量高,但在技术不够发达的周朝,综合性价比无疑是低的,沦为配角也很正常。当农业技术一步步逐渐进步后,稻麦产量高的优势就会体现得越来越明显,最终将取代稷黍,成为主粮。

最后,还有分别出现了3次和4次的“粱”和“秬”两个字,曾经都被认为是指代高粱,而现在这一点有较大争议,因为通过DNA溯源和对前些年的考古证据进行DNA比对,基本都倾向于高粱这种原产非洲的粮食进入中国的时间是在汉代以后。

综上所述,毫无疑问,五谷就是:“稷”、“黍”、“稻”、“麦”、“菽”,也就是小米、黄米、大米、小麦和大豆。诗经的时代,先民们已经做到了五谷丰登,华夏农耕文明的基本格局也就此大致定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fsysxh.com/ddxh/159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