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粮油作物,各地都有种植,产量也是从几十-几百不等;其中东北春播大豆和黄淮海夏播大豆是中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两个地区。
眼下东北地区春播大豆这个处于分枝期,黄淮海夏播大豆大多刚播种完成,昨天有安徽的大豆种植户咨询,这几天终于把大豆种完了,有没有什么技术分享一下?
要想获得大豆高产,首先促进根瘤的发育和形成,促进多分枝;其次促进多开花结荚,提高坐荚率;再者延缓茎叶早衰,促进鼓粒;朝着这3大目标出发,主要是做好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工作。今天跟大家简单分享3个促进大豆高产的小技巧,如果以前没试过的朋友,可以试试
诀窍一:苗期-分枝期,促进根瘤形成和发育,促进花芽分化1、结合中耕,土壤追肥;
大豆是豆科作物,根部能够形成根瘤进行固氮,根瘤形成和多少和数量,影响固氮的多少。但是在根瘤形成前一定要施用氮肥,能促进幼苗健壮生长,结合中耕,尿素每亩用量在5-8公斤,过磷酸钙15公斤,要结合土壤肥力情况和植株长势酌情增减,以免大豆徒长,影响开花,且后期易早衰,易倒伏。同时注意喷施叶面肥,补充硼、钼等元素。
2、叶面补充硼钼肥;
钼能促进根瘤的形成与生长,使根瘤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固氮量提高;钼能够促进氮代谢,增加大豆各组织的含氮量,提高蛋白质含量,提高大豆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促进大豆植株对磷的吸收、分配和转化,促进开花增荚。缺钼根瘤形成少,或者没有根瘤,大豆叶色淡,杯状,落叶。因此应适量施用钼肥(拌种+叶面喷施硼中钼)。
硼,能够促进苗期大豆根系的发育,增加大豆的分枝数,促进大豆花芽分化,使大豆开花更多;大豆缺硼时,苗期顶端生长受阻萎缩,子叶增厚发皱,卷曲,侧芽明显生长,如大豆的“芽枯病”。成株叶片脉间失绿,叶尖下弯,老叶粗糙增厚。不开花或开花后脱落多,荚少而多畸形。有时出现“花叶病”。
建议每亩用硼中钼20毫升,兑水20公斤喷施,提高花芽分化的质量,促进根瘤的形成和发育,为后期开花结实以及预防中后期缺氮早衰打基础。
诀窍二、初花期-结荚期,结合控旺,促花增荚1、合理控旺,喷施叶面肥,促花增荚;
初花期开始,大豆对养分和水分的需求增加,结荚期达到高峰,这个时期是决定大豆产量的关键时期,需要充足的水分养分供给,尤其注意硼、钼等元素的补充,硼促进授粉受精,提高坐荚率。对于生长过旺的大豆,需要合理控旺,同时注意病虫害防治。
大豆生长过旺,茎叶消耗的养分多,与开花结荚存在养分竞争,会导致下部叶片脱落,开花少,甚至不开花或落花落荚严重,因此一般在夏大豆分枝到初花期时进行,可以按照每亩20克5%烯效唑兑水20公斤喷施进行控旺。
此外,开花结荚期兑水分敏感,注意进行浅水沟灌,水分不可过多,不可太少,以免落花落荚严重。同时,结合控旺和病虫害防治,每亩用20毫升硼中钼+60克磷酸二氢钾,兑水20公斤喷施。
2、综合防治病虫害;
大豆灰斑病、紫斑病:可用药剂有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肟菌·戊唑醇等;大豆炭疽病:有咪鲜胺、溴菌腈、甲基托布津等;大豆根腐病:噻菌铜+恶霉灵、福美双+恶霉灵;大豆霜霉病:吡唑醚菌酯、霜脲氰+代森锰锌、烯酰吗啉+嘧菌酯;食心虫、豆荚螟: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氰戊菊酯、氯虫·高氯氟、氯氰·毒死蜱、氯氰·辛硫磷;蜂缘蝽、蚜虫、卷叶螟、盲蝽象、大青叶蝉、豆天蛾等用噻虫·高氯氟、高氯·吡虫啉防治。菌核病:可以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25%咪鲜胺锰盐乳油等喷雾。
有研究表明,大豆结荚期、饱果期,喷施2-3次5%高效氯氰菊酯倍液,可以显着降低症青发病株比例,单株瘪荚率比对照下降76.3%,小区产量是对照的7.2倍。
大豆菌核病
诀窍三、鼓粒期,防茎叶早衰,促成熟鼓粒大豆鼓粒期,管理目的就是促进大豆籽粒饱满;而籽粒饱满的物质来源是茎、叶、荚壳制造的光合产物向籽粒的转移。因此,促进养分向籽粒转移,延长茎叶寿命,使之生产更多的光合产物是高产的基础。
这个时期,田间管理的重点就是保叶保根。
1、调控干湿度
水作为运输养分的媒介,一定不可缺少。成熟时土壤水分不宜过大,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65%即可,如遇大雨应及时排涝。
2、喷施叶面肥,注意病虫害防治
如果营养不足则会导致大豆茎叶早衰,此期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和硼钼肥,磷酸二氢钾、钼能够增强光合作用,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硼可促进养分向籽粒转运,促进籽粒饱满,增加粒重,提高产量,如果结荚至鼓粒期缺硼,单株秕荚率达26.5%。
鼓粒期,每亩用能元库克+硼中钼20毫升,兑水20公斤喷施,如果叶片发黄,可以加入克尿素。
做到了以上3点,基本上就可以实现高产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根据大豆的长势,把握好控旺的时间和控旺剂的浓度,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喷施也不要看着别人喷了,就跟着喷,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施肥喷药。
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