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原创出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今年的玉米和大豆双双走出了一个“高开”的格局。
首先,支撑“高开”的主要是种植成本的上涨,今年化肥等农资价格涨幅较大,因此推升了整个粮食底部价格上涨。
另一方面,受通胀影响,今年物价都有所上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玉米及大豆等价格的上抬。
第三,国际行情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去年我国进口玉米数量达到多万吨,今年由于国际玉米价格走高,进口有所回落,但仍然处于偏高水平。而我国的大豆对外依赖度一直高达85%以上,年,我国进口大豆数量首次超过了1亿吨,去年虽然有所回落,但也仍然达到了多万吨。我国进口玉米主要来自于美国及乌克兰。乌克兰由于受冲突的影响,出口受阻,于是美玉米成了我国进口玉米的最大支撑。而美国农业部在9月份的供需报告中下调了玉米的产量,使得国际玉米价格再次上扬,而我国进口玉米的到港成本也再次涨到了元/吨以上,这对于国内玉米市场的情绪起到了很大的拉升作用。同样美国在9月份的供需报告中对大豆的调减幅度更大,从收获面积、到单产、到产量以及库存等全线下调,这使得国际大豆行情再次看涨。而我国大豆由于对外依赖度较高,因此国内看涨情绪也瞬间被提振。
而随着新粮陆续上市,近期玉米价格出现了部分回调,这使得市场开始担心,进入10月份以后,随着玉米及大豆陆续迎来上量,价格是否会迎来下跌?按照一般规律,玉米由于产量庞大而收获的时间相对集中,很容易出现集中上量,而引发价格下跌。但是近两年这一情况有所好转。
一是随着网络信息越来越丰富,很多基层农户也通过上网对行情有所了解,从而对消息也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
其次,越来越多的农户也不再盲目售粮,也懂得避开集中上市的风险,以防止玉米价格下跌。
三是近两年种植成本上涨,而且上涨幅度较大,使得农民种粮各项支出明显增加,因此挺价惜售的情绪也就更浓。再加上在玉米减产的预期下,对价格有着较强的支撑。但是随着玉米陆续上量,预计前期也仍会出现短暂的回调,但更多的是以“质”论价。
因为前期集中上量往往是存不住的潮粮,因此会拖累价格走低,而优质的干粮价格则依然坚挺。因此,后期玉米价格更多可能是涨跌震荡。而反观大豆市场,似乎跌势明显。
首先,今年受“扩大豆”的影响,大豆种植面积明显增长,且预计丰产的几率较大,这意味着国内大豆供给将明显提升。但这并不是最大的影响,最大的影响是由于积温使得今年大豆的蛋白质量出现分化,因此贸易商也不再按量给价,而是也转变为按“质”定价。一些蛋白不高的大豆价格落幅较大,因此拉低了整体豆价。但是另一方面,豆粕价格却不断上升,从9月底大豆的压榨量来看,仍然高于大豆的到港量,因此库存仍然持续下降。而且预计整个10月大豆的到港量都呈偏低水平,这意味着大豆供给不会太宽松,因此对国内市场也有一定支撑。第三,美豆收获开始加速,但是随着美元上涨,美豆的上涨空间也变得有限,但整体仍然偏高运行。因此短期来看,国内大豆有回调的风险,但是预计幅度有限。而更重要的是,今年我国提出“扩大豆”的政策,并不会仅仅只有这一年,尤其在全球粮食市场不断动荡的格局下,提升大豆的短板将是一项长期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