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纺+中粮,将给整个粮油产业带来哪些影响
本期话题:
据国资委网站7月15日消息,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中纺集团公司整体并入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中国中纺集团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
中纺+中粮,两大行业巨头,联手以后,将给整个粮油产业带来哪些影响和变化?
资金,生产能力,渠道,品牌,1+1如何大于2?
相关新闻背景
中纺集团整体并入中粮集团央企重组步伐加快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15日讯(记者李予阳刘瑾)据国资委网站今日消息,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中纺集团公司整体并入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中国中纺集团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COFCO)是全球领先的农产品、食品领域多元化产品和服务供应商,集农产品贸易、物流、加工和粮油食品生产销售为一体,为接近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提供粮油食品。目前,中粮在中国拥有超过家工厂,万家终端售点遍布中国个大中城市、十几万个县乡村。通过日益完善的产业链条,中粮形成了诸多品牌产品与服务组合,旗下拥有九家上市公司,其中包括中国食品、中粮控股、蒙牛乳业等。凭借其良好的经营业绩,中粮持续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企业强,居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之首。
有业内人士表示,中纺集团整体并入中粮集团,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各自重要的粮油板块存在重合。
中国中纺集团公司专注于纺织和粮油两大主业,纺织业务涵盖棉花、羊毛贸易、棉纺生产、纺织品服装的贸易和生产等;粮油业务包括大豆、玉米、油菜籽、豆油、棕榈油等的贸易、加工、仓储物流等。中纺集团拥有30余家贸易子公司、海外企业和40余家各类生产企业,是中国最大的棉花贸易商和大豆贸易商,是中国棉花交易市场发起人之一,澳大利亚羊毛拍卖市场重要的采购商之一,同时也是国家三家粮食直属加工企业之一,压榨能力位居国内粮油加工行业前3位。
此前《经济日报》报道,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彭华岗在14日国资委举办的媒体通气会上表示,目前央企改革试点工作已全面铺开。集团层面重组步伐正不断加快,5组10家中央企业重组工作正在积极推进,还有几组重组工作正在酝酿之中,中央企业户数年内有望整合到家之内。
相关评论
界面记者赵晓娟评论:
中纺集团上游的加码,增加了中粮集团成为国际大粮商的可能性。
7月15日,国资委宣布,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中纺集团公司整体并入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中国中纺集团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
其实在4个月之前,就曾传出关于中粮合并中纺集团的消息。今年3月18日,中粮集团、中储粮总公司、中纺集团三家粮食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通过合作实现业务互补和协作,在国家政策粮油收储、粮油进出口、油脂加工等方面进行战略合作。
当时有猜测认为,在整合资源的过程中,中纺极有可能被中粮整体收编;更长远地看,中粮与中储粮也存在更深层次的整合,乃至合并的可能。
公开资料显示,中粮集团、中储粮总公司和中纺集团承担了国家主要粮食收储任务。三家企业的粮食经营总量在国内举足轻重,仅玉米的收购总量就超过了国内流通量的50%,大豆进口量超过了国内进口总量的30%。但上述三家主营业务却各有侧重,中储粮偏重于政策性粮油的收储,中粮、中纺则是在粮油市场化经营和加工环节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就生产环节而言,中纺在粮油市场主攻上游的贸易和加工,而中粮和中储粮都有自己的下游小包装品牌,尤其是中粮的品牌知名度较高。
目前,中粮在中国拥有超过家工厂,万家终端售点。具体到粮油产品,中粮的福临门、五湖等大米品牌在中国小包装米市场上综合占有率名列第一;中粮向市场供应的面粉及相关产品多达多种,在国内专用粉领域市场份额也是排名第一;中粮的福临门等品牌小包装食用油销量现在仅次于益海嘉里集团的金龙鱼食用油品牌,在国内同行业排名第二。
而中纺集团旗下有30余家贸易子公司、海外企业和40余家各类生产企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事粮油贸易、收储、加工等经营活动。中纺的大豆压榨能力目前位居国内油脂加工行业前三位。
对于中粮集团而言,有了中纺集团上游的加码,增加了中粮集团成为国际大粮商的可能性。
过去两年,中粮牵头国际投资团(中粮在投资团中占60%),完成收购荷兰农产品及大宗商品贸易集团尼德拉(Nidra)51%的股权,以及完成收购香港农产品、能源产品、金属矿产品全球供应链管理公司来宝集团旗下的来宝农业(NoblAgri)51%的股份。未来,中粮国际将作为整合相关业务的平台,打造一家上下游一体化运营的全球性农产品公司。
中粮“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年关键性指标,其中营业收入将达7亿元,总资产0亿元,利润总额亿元,国有资本粮油食品业务占比达到80%。
中纺+中粮,两大行业巨头,联手以后,将给整个粮油产业带来哪些影响和变化?
资金,生产能力,渠道,品牌,1+1如何大于2?
本文源自网络。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信在北京线咨询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