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白癜风哪里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2816.html
看了电视剧《天下粮仓》后,对于电视剧里千里漂浮图的景象真是印象深刻。我国从封建社会步入社会主义社会后,曾经困扰我国人民几千年的温饱问题成功实现了解决,再也不会出现那般景象。在我国不断的努力下,当下中国人民已经从“吃不饱”向“吃得饱”后,已经在追求“吃得好”。
老话讲:“粮满仓,天下安”。作为农业需求大国的我们,国家一直高度重视粮食生产问题。我国也是采取一系列政策,积极推动农业发展。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农业喜讯连连。就在9月23日我国农业部更是公布了一则好消息:“今年我国秋粮丰收已成定局。虽然,今年受台风的影响,造成东北地区部分农作物倒伏和小部分绝收。但总体来说,我国全年粮食预计还是能够实现平均亩产2公斤的增长。”另外,还有一点,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6年稳定在亿斤水平以上。
说到这里,可能网友要说:“每年都粮食丰收,每年产粮都亿斤以上,如果14亿人平均要分配到近斤的粮食,为何我国每年还要从欧美、俄罗斯等国家大量进口大豆等农产品。”
我国每年大量进口大豆等农作物究竟是战略调整,还是我国粮食的进口依赖?让我们一起看一下:
一、三大主粮的状态:
首先我国小麦、大米、玉米等三大主粮,除了每年的新粮以外,还拥有大量的储备粮。据统计,年,我国三大主粮的库存结余就达到2.8亿吨。尤其是以食粮为主的稻谷、小麦就够全国人民吃上一年以上,远高于粮食库存量和消费比重的17%—18%的安全区以上。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粮食富裕,可为什么还要进口近1亿吨的粮食呢?其实个人认为这与我国的国情有关。
二、我国农业状态:
虽然都说中国地大物博,但从总体人口和耕地面积对比来看,我国的耕地与人口比重与欧美国家是没有可比性的。所以我们为了减少保障性粮食的供给能够自足,就必须有所取舍。
1、“舍”大豆,“保”主粮
我们都知道大豆种植属于“土地密集型”的产品,一年一收并且产量低。如果以亩产公斤计算,我国生产万吨的大豆,需要7.9亿亩的耕地。而如果种植大豆的情况下,小麦或玉米等高产农作的种植面积必然受到挤占。这“一占一减”的情况,促使我们不得不算一算账,那个更合算。
与我国农业国情不同的是,俄罗斯以及欧美等国家地广人稀,就比较适合种植大豆。因此,为了保证我国保障性主粮的供应,又保障大豆的供应,我国采取了“进口土地”的策略。
美国大豆
2、“进口土地”
为了实现“进口土地”的政策得以实现,我国不断拓展大豆进口渠道,分别于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巴西、阿根廷和美国等多个国家建立了合作。从而实现了我国大豆的保障性供应,另外,随着我国三大主粮每年的增产增收,我国也是在近4年积极发展大豆振兴计划,以大豆种植的高额补贴鼓励农户种植大豆,这一政策也使得我国连续4年实现大豆增产。
相信阅读完这篇文章,大家能了解到我国早已实现了主粮的自主供应,大豆的进口只是短期的政策性调整,而不是进口依赖。我相信随着我国三大主粮的连续丰收以及大豆振兴计划的推广,未来我国对进口粮食的依赖度将会越来越低。要知道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仅用全球10%耕地、6%淡水养活了全球近20%人口的国家。
感谢阅读,我是三农小联盟。以上仅为个人观点,如果您有不同的观点,欢迎评论区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