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第8课土地的誓言精品实用高效

注:若您购买了本专栏,需要电子版的请私信我,免费发文档下载链接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我有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辽阔的东北原野的富饶美丽和无数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饱受颠沛流离之苦,有哪一个东北同胞不盼望解放家乡?有哪一个东北人不思念那片黑土地?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端木蕻良的抒情散文《土地的誓言》,去听一听这位流浪关内的东北作家挚痛的心声。

1、了解作者选择典型的景物展现东北大地特有的丰饶美丽的景象。

2、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拟人等表现手法;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3、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家乡,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端木蕻(hóng)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也是我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中的杰出代表。原名曹京平,满族,辽宁昌图人。年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加入“左联”。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大江》,短篇小说集《土地的誓言》《憎恨》《风陵渡》等。

①挚(zhì)痛:诚恳而深切。

②标直:笔直。

③嗥(háo)鸣:(野兽)大声嚎叫。

④谰(lán)语:没有根据的话。

⑤亘(gèn)古:远古。

⑥污秽(huì):肮脏的东西。

⑦怪诞:荒诞离奇;古怪。

⑧默契(qì):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⑨斑斓(lán):灿烂多彩。

1、作者笔下的土地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

明确:曾经是一片美丽、丰饶、宁静、广阔、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

如今是埋葬了欢笑,充满污秽、耻辱和苦难的土地。

2、作者面对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请从文中找出答案。

明确: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

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第一段

1、找出第一段的中心句。试从结构、内容上分析其作用。

明确:“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

结构上总领第一自然段;内容上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2、“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你还能举出使用这种抒情方式的例子吗?

明确:直抒胸臆。

①《荷叶·母亲》的结尾;②《天净沙·秋思》结尾“断肠人在天涯”;③《黄河颂》;④《谁是最可爱的人》开头:“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3、“我的心还在喷涌着血夜吧,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泛滥”一词该怎样理解?

明确:“泛滥”一词是贬义褒用,这里是无法操纵与控制的意思,表达了作者无法控制的思乡之情。

4、“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这个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排比。增强语势,强调“我”无时不刻不思念故乡。

5、第一段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色和物产?这些景色和物产有什么特点?

明确:碧绿的白桦林、奔流似的马群、嗥鸣的蒙古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赤色的足金、幽远的车铃等。

景色优美,物产丰富。

6、作者列举这些景物时是从哪些感官角度写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

全面而生动地描绘了广袤的关东原野上美丽的风光、丰饶的物产,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深情的赞美、挚痛的热爱、深切的怀念。作者将极富地域特征的景色与物产进行罗列,造成强烈的冲击力,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

7、通过铺陈许多富有东北生活气息的景象和物产,表达对故乡的赞美、热爱和怀念之情,这是什么抒情方式?你还能举出使用这种抒情方式的例子吗?

剩余40%未读立即解锁专栏,阅读全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fsysxh.com/fldb/171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