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补不如食补
治病不如防病
黑豆为豆科植物大豆的黑色种子。黑豆蛋白质含量36%,易于消化,对满足人体对蛋白质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还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作用;黑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黄素、黑色素及卵磷脂等物质,其中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含量很高,具有营养保健作用,黑豆中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对保持机体功能完整,延缓机体衰老、降低血液粘度、满足大脑对微量物质需求都是必不可少的。
甘,平;入脾、肾经。
1、《本经》:涂痈肿;煮汁饮,止痛。
2、《别录》:逐水胀,除胃中热痹,伤中淋露,下瘀血,散五藏结积内寒,杀乌头毒。炒为屑,主胃中热,去肿除痹,消谷,止腹胀。
3、崔禹锡《食经》:煮饮汁,疗温毒水肿,除五淋,通大便,去结积。4、孟诜:和饭捣涂一切毒肿;疗男女阴肿,以绵裹纳之;杀诸药毒;和桑柴灰汁煮之,下水鼓腹胀。
5、《食疗本草》:主中风脚弱,产后诸疾;若和甘草煮汤饮之,去一切热毒气,善治风毒脚气;煮食之,主心痛,筋挛,膝痛,胀满;杀乌头、附子毒。
6、《本草拾遗》:炒令黑,烟未断,及热投酒中,主风痹、瘫缓、口噤、产后诸风。
7、《日华子本草》:调中下气,通经脉。
8、《纲目》:治肾病,利水下气,制诸风热,活血。煮汁,解N石、砒石、甘遂、天雄、附子、射罔、巴豆,芫青、斑蝥、百药之毒;治下痢脐痛;冲酒治风痉及阴毒腹痛。
9、《本草汇言》:煮汁饮,能润肾燥,故止盗汗。
10、《四川中药志》:治黄疸浮肿,肾虚遗尿。
黑豆补肾益阴,健脾利湿,除热解毒;活血,利水,祛风,解毒。治水肿胀满,风毒脚气,黄疸浮肿,风痹筋挛,产后风痉、口噤,痈肿疮毒。
1、降胆固醇。黑豆卵磷脂含量特别丰富也,有抗动脉硬化、降胆固醇这个作用。
2、补肾。黑色正好是我们肾的本色,常吃黑豆既可以补充肾气,也可以补充肾阴,还能使皮肤衰老得到延缓。
3、益脾。黑豆有健脾的作用。常吃黑豆,可以使人的气机得到提高,同时黑豆还有祛水的作用,用于水肿,面部红肿等。
4、祛痰止喘,可治咳嗽。对胃胀,便秘有明显疗效。
5、改善贫血。黑豆能够提高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带皮食用黑豆能够改善贫血症状。
1、治卒肿满,身面皆洪大:大豆一升。以水五升,煮二升,去豆,纳酒八升,更煮九升,分三、四服,肿瘥后渴,慎不可多饮。(《补缺肘后方》)
2、治脚气入腹,心闷者:浓煮大豆汁饮一大升,不止更饮。(张文仲)
3、治小儿丹毒:浓煮大豆汁涂之良,瘥,亦无瘢痕。(《千金方》)
4、治痘疮湿烂:黑大豆研末敷之。(《纲目》)
5、治小儿汤火疮:水煮大豆汁涂上,易瘥,无斑。(《子母秘录》)
6、治消渴:乌豆置牛胆中阴干百日,吞之。(《肘后方》)
7、治肾虚消渴难治者:天花粉、大黑豆(炒)。上等分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黑豆百粒(煎)汤下。(《普济方》救活丸)
8、治小儿胎热;黑豆二钱,甘草一钱,灯芯七寸,淡竹叶一片。水煎服。(《全幼心鉴》)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