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大豆市场消费需要国家加大扶持力度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多途径扩大种植面积。大豆振兴计划是调整农业供给侧结构的重要举措之一,可见,国家对于大豆的重视程度还将继续加深。
专家预计,大豆振兴计划实施之后,今年我国大豆的种植面积将大幅度增加。然而面积扩增后,市场将如何消化这些大豆,这也是目前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多途径扩大种植面积。卓创分析师张瑾节认为,以前,国家提倡大豆扩种,主要是为了进行玉米调减,然而,年中央一号提出大豆振兴计划,则是开始直接倡导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可见,国家对大豆种植的重视程度正在逐年增加。
张瑾节:从临储大豆政策取消后,国家一直在尝试用政策合理调整各作物之间的种植面积,种植补贴是其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所以近5年大豆种植补贴不断上升。如果说年大豆政策的调整更多的是围绕玉米减调展开的,那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的大豆振兴计划,更多的是强调国产大豆本身种植面积增加,提高自给率。
年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出,要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继续组织实施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畜禽良种联合攻关,加快选育和推广优质草种。卓创分析师张瑾节表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大豆发展的关键还在于制种技术。
张瑾节: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继续组织实施大豆等作物的良种联合攻关。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目前我国大豆生产落后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大豆的单产水平过低,目前仅为美国大豆单产的50%左右。而大豆由于自身特性,制种技术突破的难度也非常大,单产的落后导致了国产大豆单位种植收益低下,也是国产大豆发展最亟需的。如果与国际大豆单产差距继续拉大,国家对于大豆的补贴数额有可能还将加大。
文件同样指出,要完善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分析师张瑾节告诉记者,目前,各项政策已经多数公布,上半年仅剩的常规政策出台也只有生产者补贴政策。年主产区大豆补贴地区或仍集中在东北,是否增加环渤海仍不了解。不过,按照当前形势,后期,扩增大豆的主要区域,将集中在东北和环渤海地区。
张瑾节:农业农村部指出,“要稳定恢复中国大豆种植面积,主要是在东北地区、环渤海地区引导农民扩大大豆种植。”近几年环渤海地区的包地大户种植大豆面积已经有增加迹象,这里并不是传统的粮食作物主产区,黑龙江一直是国产大豆最重要的主产区,而南方的豫皖鲁苏等省,仍不是国家发展大豆种植的重点区域。
与此同时,中国进口大豆的大门仍然不会关闭。2月20日,韩长赋出席国新办新闻发布会,解读年中央一号文件,他表示,中国要恢复和发展大豆生产,但市场供给以进口大豆为主的格局不会改变。
然而,国产大豆面积增长后,如何增加相应的消费需求,也是大家需要思考的问题。张瑾节分析表示,大豆种植面积增加后,随着大豆加工企业的增多,一些相关的大豆产业也将受到重视,比如“素肉”可能就会成为当下大豆消费非常好的增长方向。
张瑾节:在目前的情况下,与肉类有相似口感的“素肉”是一种良好的替代品,而且“素肉”通常来源于大豆、花生等植物蛋白,不含人工激素,是一种非常健康的食品。因此建议生产企业可以提高“素肉”类产品的生产技术,生产出更贴合大众消费需求的大豆植物蛋白产品。
同时,张瑾节还认为,要想增加消费市场对大豆的需求,还需要国家加大扶持力度。未来,我国也会培育更多的大豆加工企业,并为这些加工企业提供更多帮助。
张瑾节:今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预计将恢复性增长万亩,增幅9.5%,当下如何消化增加的大豆供应量是更加重要的问题,这将影响到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影响到产业的良好发展。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有关领导表示,“培育一些新的大豆企业、新的合作组织,提高大豆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水平。”所以我们相信,国家也会对大豆加工企业的经营组织提供一定帮助,帮助解决大豆的消费问题。来源:粮油市场报
豆粕行情持续下跌,菜粕和棉粕市场行情也遭遇打击
春节之后国内豆粕行情持续下跌,截止到2月26日沿海地区部分已经跌破元/吨,其因素很多,全球大豆丰产、国内养殖需求淡季以及中美或即将达成协议,国内进口大豆豆粕供应过剩等对豆粕市场形成巨大的冲击。受此影响,国内菜粕和棉粕市场行情也遭遇打击,但相对来讲,两者行情明显较豆粕抗跌,目前两者主流价格则在-元/吨左右,其主要因素分析:
1、菜棉粕正值供应淡季行情跟随豆粕走弱但抗跌明显
时至2月底,国内菜粕供应正值淡季,工厂菜籽加工早已经结束,新菜籽尚未上市,极少数沿海地区工厂陆续加工进口菜籽,以提供菜粕供应,新菜籽每年在5月份左右陆续上市,新菜粕亦是如此;棉粕市场上,同样如此,目前工厂棉粕供应量不大,开工率也低,工厂停工居多,两者行情虽然跟随豆粕持续走跌,但抗跌性明显强于豆粕。
2、菜粕棉粕需求值得期待工厂贸易商挺价观望
因为需求结构的不同,菜粕主要用于水产饲料加工以及水产养殖业,目前正值2月底,南方3月份开始陆续水产投苗,饲料需求将逐步进入旺季,菜粕需求自然跟随;棉粕则主要用于家禽和反刍,虽然目前特征不明显,但因棉粕供应量也不大,因此工厂贸易商亦挺价观望为主。
3、菜籽棉籽加工厂家明显已经挤压菜粕棉粕供应量已经远不如从前
随着近些年国产菜籽、棉花产量的逐年下降,其加工产业也已经明显萎缩,菜棉粕常年下来的供应量都已经不如从前,其行情走势自然也明显较前些年坚挺。根据我们对菜粕棉粕市场行情的跟踪,长时间以来菜粕和棉粕行情走势都趋于坚挺,其抗跌性很强,并且与豆粕之间的价差最低的时候仅两三百元,这也就是不难说明目前豆粕价格那么低,而菜棉粕则仍然坚挺的在-元/吨。
未来市场的走向,目前中美谈判结果仍不确定,最终中国是否会停止对美豆进口大豆关税的征收尚不明了,但短期内看豆粕行情弱势将依旧;菜棉粕市场行情也将延续偏弱走势,但跌势仍不会明显。不过,尴尬的是,菜棉粕虽然价格坚挺,且与豆粕价差不断在缩小,这也大多是供应市场一厢情愿的表现,对于下游需求者来讲,其失去了比价优势,还有多少需方市场去考虑使用菜棉粕,因而这又是一个被动的事情。未来的市场走向需要我们边走边看,继续关于白癜风治疗药北京哪个医院可以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