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化大豆粉
一、定义
膨化大豆是整个大豆经过膨化的饲用产品,保留了大豆本身的营养成分,去除了大豆的抗营养因子,具有浓郁的油香味,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在畜禽及水产料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膨化大豆保留了大豆本身的营养物质,蛋白质变性,淀粉糊化,脂肪外露富含油脂,氨基酸平衡,且高温高压杀死了病菌,是具有极高营养价值的常用蛋白原料,且对于目前高位运行的鱼粉具有一定替代性。
二、营养特点
高热能、高蛋白、高消化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卵磷脂,其油脂稳定,不易发生酸败(极短时间内无氧条件下加工,消除氧化的影响,及失活抗营养因子脂肪氧化酶),适口性好,养分浓度高,保存时间长。
三、品质检验
膨化后的大豆色泽要新鲜一致,具有其固有的气味,无异味、酸味等,无结块、无发霉变质。大豆脂肪含量高,且多属不饱和脂肪酸,故应注意脂肪变质问题,脂肪劣化后降低适口性,且造成腹泻。生大豆熟化的目的,就是有效地破坏大豆中的某些抗营养因子,提高其利用率,使畜禽采食后能获得较好的生产性能。但是如果熟化过度,又会引起一些氨基酸的破坏。如过度加热时,对赖氨酸、精氨酸和胱氨酸的破坏较大,还会引起蛋氨酸和赖氨酸的消化率下降,进食量减低。如果熟化程度不够,大豆中的一些抗营养因子,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脂肪氧化酶、脲酶等,不能得到有效的破坏,严重影响其利用率,所以必须对大豆的熟化程度做出检测。一般是测定大豆粉中的脲素酶活性来决定其熟化程度。有多种检测方法,较常用的有pH增值法和酚红法。我国饲料标准规定脲酶活性的pH值法的测定值不得超过0.3,在生产现场,最好用尿素-苯酚红定性法来检测脲酶的活性,此法简便快速易学,适合生产现场使用。
膨化大豆粉在饲料中的运用
膨化大豆是常规饲料原料,蛋白和脂肪的含量均很高,在饲料中应用,既可提供动物所需蛋白,还可以提供充足的能量,可替代日粮中部分乃至全部的豆粕和鱼粉,也可替代部分油脂。
1、禽类
高能量、丰富的氨基酸?可减缓禽类体温上升?,丰富的亚麻仁酸尤其有助于改善鸡蛋的大小形状。
2、猪
能降低仔猪腹泻率,缩短腹泻持续时间;减少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和蛋白抗原对仔猪生长的影响;减轻仔猪从母乳到饲料过度的应激;提高仔猪日增重;提高仔猪饲料利用率;降低仔猪的皮褶厚度;提高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降低料肉比。
3、鱼
膨化大豆有益于寒带水域的鱼类?,?因为鱼类对膨化大豆能量的转化优于碳水化合物的热能转化。
4、反刍动物
对反刍动物而言?,膨化大豆是一种既经济又方便的营养来源?特别是幼龄的反刍动物和哺乳期乳牛。因为饲料的热能密度增加?,可供给小肠内氨基酸的吸收。
牛从膨化大豆内吸收的氨基酸比一般大豆粕高出许多。乳牛对过热大豆粕比非反刍动物有较佳的利用率。用于法膨化机生产的膨化大豆可减缓蛋白质在瘤胃的崩解速度?,增加小肠内的氨基酸可吸收量?有效地改善动物的成长。另外?精料中的膨化大豆的添加量可达到25%。
添加比例
膨化大豆在饲料中的添加比例与天气因素有明显关系。由于膨化大豆中有大量脂肪,遇较高气温时饲料中添加比例下降。夏季添加比例在3%-5%,其他季节最高达到10%。
联系
陈总:
罗经理:
杨经理:
座机:-
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