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国家粮食交易协调中心举行的今年首次国家临时存储大豆竞价销售会共投放吨,其中年产吨,年产吨,成交率高达99.74%。具体成交情况如下:河南地区年产大豆吨,全部成交,成交均价元/吨;辽宁地区年产吨,全部成交,成交均价元/吨;内蒙古地区年产大豆吨,全部成交,成交均价元/吨,年大豆产吨,成交率98.05%,成交均价元/吨;黑龙江地区年产大豆吨,年产吨,全部成交,成交均价分别为元/吨和元/吨。
首次临储大豆拍卖成交火爆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起拍价格较低。其中年产黑龙江、内蒙古大豆拍卖底价元/吨,年产黑龙江、内蒙古、辽宁大豆拍卖底价元/吨,河南大豆拍卖底价元/吨,明显低于目前国内榨油用大豆-元/吨的收购价格,更低于-元/吨的食用大豆收购价,吸引企业及贸易商积极参与竞拍。
二是贸易和加工利润较好。本次拍卖质量较好的临储大豆可进入蛋白加工和食用领域,质量较差的大豆则可以进入压榨领域。以大豆上市前临储大豆万吨左右的投放量计算,预计至少有30万吨大豆可以用于生产蛋白,90万吨左右用于食品加工,万吨左右进入压榨。以年产大豆元/吨的成交均价计算,进入压榨领域的临储大豆压榨利润大概在-元/吨(含非转基因溢价);以年产大豆元/吨的成交价计算,进入食用及蛋白加工领域的利润也十分可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