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
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虽然被人们称为植物性雌激素,其实它们本身不是激素。大豆异黄酮是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豆类植物中。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中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具有重要生物学活性的化合物,在大豆和大豆制品中含量丰富。
在过去的10年人们对大豆异黄酮在治疗冠心病和其他慢性疾病方面的兴趣呈指数级增长。年人们对38项临床试验进行荟萃分析,发现平均摄入47g/dl大豆蛋白可使LDL-C的浓度下降13%。研究人员认为这些试验中大豆蛋白降胆固醇的作用主要归因于大豆异黄酮的雌激素样活性。现在一些科研人员已经检验了这种可能性。Crouse报道大豆异黄酮对LDL-C水平为~mg/dl的成年人有显著的降低作用。
然而,辅助分析表明大豆异黄酮降LDL-C的作用只局限于LDL-C基线浓度高于中位数(平均值LDL-C=mg/dl)的人群中。两项以猴为研究对象的实验发现,与提取的异黄酮相比,富含异黄酮的大豆有较强的降LDL-C作用。在这两项实验中,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浓度之和的均值所在范围相当于人类的高限(~mg/dl)。第四项对13名胆固醇正常的绝经前妇女的研究发现,大豆异黄酮对处于月经周期四个阶段中两个阶段的妇女有中度的降LDL-C作用。尽管上述的研究都报道了大豆异黄酮具有明显的降胆固醇作用,但这些研究并不能清楚地证明异黄酮能够显著改善轻中度血脂异常人群的血脂谱,这部分人群很有可能接受咨询后通过膳食途径来控制血脂。
目前至少有五项随机化试验与上述研究发现相反,其中四项以人为研究对象,一项以猕猴为研究对象,这些试验表明大豆异黄酮和异黄酮补充剂或者提取物都不能显著改善血脂谱。研究中出现的不一致现象可能是因为异黄酮的剂量和来源不同以及研究人群不同。到目前为止,明确支持使用异黄酮(特别是其补充剂和提取物)来改善血脂谱的证据还不充分。
除血脂外,人们对大豆异黄酮的兴趣还在于心血管的其他方面,如血管反应性和全身动脉的顺应性。有关这方面的研究都支持大豆异黄酮对心血管有益的观点,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最近的一篇文章比较详细地讨论了许多这方面的研究,如异黄酮的体外研究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另有文章对异黄酮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也进行了综述。虽然这里列举的研究可以提供有关大豆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有益于健康的基础性证据,但是目前所有的这些证据总体上还不足以得出大豆异黄酮可以改善临床结果的论断。令人担忧的是,目前营养补充剂的生产者已经向大众提供异黄酮提取物。但是事实上我们仍需要对异黄酮的使用剂量、相互作用、禁忌证等进行深入的研究。虽然这些植物雌激素的活性已经非常明确,但是现在仍存在这些膳食成分的药物滥用情况,特别是以片剂或提取物的形式过量服用时。
这里需要区分的是纯化的异黄酮提取物用于条件严格控制的基础性代谢研究,而作为营养补充剂的异黄酮提取物则向大众出售。需要特别明确的一点是食物尤其是包括各种食物的植物性膳食,在很多方面优于补充剂,如下:
01
一些地区大豆的长期食用史提示从食物中获得的异黄酮是无毒无害的。02
异黄酮的食物来源,大豆和豆制品如豆腐、豆豉、豆奶、豆干,也是其他心脏保护性膳食成分如精氨酸、大豆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叶酸、纤维和植物固醇的主要来源。
03
当高质量蛋白的植物性食物添加到膳食中时,它们通常可以替代那些含有高质量蛋白、高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动物性食物。最后,当大豆和豆制品如豆腐、豆豉添加到膳食中时,他们通常被添加到那些不含大豆的有益于心脏的菜谱中(例如炒菜、汤),这是常被忽略的一点。
致谢来源:本文参考来自《美国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项目指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