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用爱心承担责任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6756949.html
近期中美关系再度紧张,对于奶牛养殖者来说,或许是个坏消息......
目前夏季已来,预示着奶牛产奶量受热应激影响会有所下降。加之目前奶价还没有回升的迹象,之前成本已然高企,现在美国大豆、苜蓿或将卷进贸易风波,可能会导致中国进口美国大豆、苜蓿数量锐减,国内价格会不会飙涨,使原来的原料成本增加基础上再加码?或许这只是虚惊一场的“狼来了”,但未雨绸缪,防范未然,总是聪明的做法。
外媒称中方暂停采购美豆
6月1日,彭博社消息:知情人士称,中国官方已经要求一些主要国有企业暂停采购包括美国大豆在内的部分美国农产品。其中一名知情人士称,中国将等待美国官方公布对华制裁措施的细节,再决定下一步行动。另外一名知情人士称,中粮集团和中国储备粮理集团被要求暂停采购。上述两家公司周五曾就采购20到30船美国大豆询价,但在特朗普表示将制裁中国后暂停。一名知情人士称,中国还暂停了部分从美国进口猪肉订单。中国商务部没有立即回复彭博新闻的置评请求。这几天来自北美的各种新闻看得花眼,大致整理下,28日华为CFO未能获释令中加关系未能缓和,当日我国通过社港国安立法,美、英、澳、加四国跳出来声明反对,29日美总统宣布美国终止与世卫组织关系,还打算拿中国留学生“开刀”。一系列矛盾令关系紧张程度加剧,国内投资者愈发忧虑后期美豆的进口。大豆:国际形势紧张,或将推涨价格
今年以来,巴西大豆对华出口“火爆”,推动因素来自于众所周知的雷亚尔暴贬以及中国强劲需求。继4月份达到万吨之后,5月份巴西大豆出口量预计达到万吨。某机构预计巴西大豆6月份船期合同量为-万吨,7月份-万吨,8月份则在-万吨。
对应到我国进口大豆市场,5-7月三个月总到货量非常集中、平均万吨水平,市场短期供过于求已经在行情不断释放中得到体现,但三季度后期到四季度巴西大豆能够给出的供应量已达上限,这意味9月份之后的供应或更加捉襟见肘,因而远月我国厂商不进口美豆似乎也不太现实,且近期已在持续采购远月船期美湾和美西货源,确保大豆供应。周二USDA宣布私人出口商对华售出25.80万吨美豆,但从现阶段规模来看依然偏低,根据USDA周度出口显示,截至5月21日,美豆累计对华装船量.万吨,去年同期.万吨,同比下降.万吨,或降幅42.51%。
国际关系影响全球农产品、工业品包括贵金属等大宗商品的“重要窗口”,风控策略为先的警钟仍应长鸣!如果中美关系交恶,则四季度采购窗口的短暂或缺,或将使得当前我国豆粕期货价格连续反弹。
苜蓿:防范于未然
作为奶牛口粮之一的苜蓿,也较易受到中美贸易波动影响。一直以来,紫花苜蓿有着“牧草之王”称谓,被认为是奶牛的高标准优质饲草,可以替代部分精饲料,并能提高乳脂率,增加产奶量。而中国由于水源和耕地萎缩,苜蓿部分依赖进口。据测算,年我国苜蓿留床面积约0万亩,其中用于生态保护为主的约万亩,用于生产苜蓿草产品的只有万亩,产量万吨,加上进口苜蓿万吨,总量为万吨,虽然进口苜蓿仅占我国苜蓿草产量的1/5,但因数量稳定、品质较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有数据曾指出,如今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美国苜蓿草最大的亚洲买家。
据海关数据,1-4月我国进口苜蓿草总计37.2万吨,占干草进口量的74.73%,同比+17.45%;进口金额总计.56万美元,同比+30.17%;平均到岸价美元/吨,同比+10.83%。其中主要来自美国,从美国进口量为32.49万吨,同比+36.1%,占苜蓿总进口量87.33%;进口金额.71万美元,同比+50.57%;平均到岸价.31美元/吨,同比+10.63%。
可以想象,一旦中美关系交恶,苜蓿等在内的一些农产品很有可能会再受波及,一如年,中国奶牛养殖业的成本被动增加。据悉,苜蓿成本占饲料总成本约13%,占养殖总成本8%-9%;豆粕占饲料成本约20%,约占公斤奶总成本12%。饲料成本上涨将导致全国公斤奶成本大幅增加。
成本上涨后必然影响养殖端的利润。居安思危,养牛人在经历疫情之下饲料供应难的问题后,可能已经总结出一套适合牧场应急的管理体系,比如采购性价比高的饲料及原料,采用联合采购、预测性采购等新型采购模式,寻找稳定的饲料原料替代源等,除此之外我们还应注意的是提升牧场内部挖掘利润的能力。
根据瑞达期货、杂粮通、荷斯坦、乳业资讯网等资料整理图文编辑:夏千童、肖鑫鑫、魏舒责任编辑: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