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31119/4293359.html
天气对作物的影响还剩两个因素,温度和光照。这两个因素对于作物单产的影响相比降水难量化的多,特别是光照。高温对于作物的影响还是最终要归结于降水的情况,而低温在种植期和收割期的影响不同,出现的次数远没有降水的问题频繁,所以准备在后面的回顾里面详细讲讲,最近一次低温的影响应该是出现在年播种的时候。
先来看看这些年天气都怎么变化的,分北美和南美来观察。
对于美国来说,当年天气好不好,比较直观的比较就是拿当年的5月预估单产,同第二年1月的定产单产来比较,如果差别比较大,那显然就是天气有些意外。但其实5月单产和1月单产从本质上来说不能直接进行比较(这也是为什么通过优良率的变化来估8月单产不准的根本原因)。
5月单产预估是一个很神奇的所在。其实在每年2月(最近2年是12月)的时候,USDA都会对当年的大豆单产做一个预估,5月的单产会直接照搬2月的数据。5-7月的单产都是USDA下属机构WAOB给出的,而8-1月的单产则是USDA的另一个下属机构NASS给出的。其中最大的不同是WAOB是用模型预估,而NASS则完全来自于田间的调查。
先看5月的单产预估。仔细观察近30年的单产,-年间的单产预估基本没怎么动,为什么?尤其我们再结合1月定产单产的情况,并没有发现-年相对平整的单产。这段时间单产为什么会有变化?为什么在这之前和之后的时间里,美豆单产都维持一个不错的增长趋势?
以前看到一位美国玩家对USDA的抱怨:USDA很多报告都没有什么用,唯一的作用就是给市场制造噪音,好让大家来交易。有用的就只有那么几个记录实际数据的报告。而根据上面的说法,WAOB给的单产就应该属于不靠谱数据的行列了:首先,WAOB从来都没有公布过预估的模型;其次,模型使用的数据范围也没有给出;最后,年WAOB在模型中增加了天气的权重,但具体是什么也没有人知道。
暂且不去管这个数据怎么估出来的,直接看看5月和1月之间的比较。
以上的数据都使用第二年1月的定产单产减去当年5月的第一次单产预估的差。这个数值为正,代表当年的天气好,作物单产比正常水平高。反之则代表天气不好。从最近这20多年的数据来看,天气完美的典范出在年、-年、年以及-年。天气明显不好的年份为:年、年、年、年和年。
再来看南美的情况,年、-05年、年和年是天气明显不理想的年份。其他年份都相对正常。从图上还可以看到一些变化,上世纪90年代之前,似乎巴西和阿根廷的单产变化正好是相反的,而到了21世纪,两个国家大豆单产趋于一致。很早以前巴西的种植时间是不是正好同阿根廷的错开?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我们把北美和南美的情况放在一起看。21世纪以来出的这么几次超级大行情似乎都是正好碰上北美、南美天气一起出现问题,比如年、年和年。而再往前这样叠加的情况就没有那么密集出现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