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知识大豆种植技术

大豆增产十项主要技术措施

1、大豆垄上双行栽培技术。大豆双行栽培技术是指在60公分的垄上种植2小行大豆,小行间距10—15公分,此项技术可使大豆植株在垄上均匀分布,确保对水份、肥料吸收比较平衡,田间通风透光环境好,创造一个高产大豆田间群体结构。据调查,同品种、同等密度,垄上双行栽培的比垄上单行栽培的大豆平均增产10.3%。

2、科学间苗:大豆在全苗的基础上,当两片对生单叶展开时进行间苗,一般增产10-20%。

3、实行大豆清种。大豆与高棵作物间作,由于高棵作物对大豆的遮蔽,使大豆受光不足,光合作用减少,表现为徒长、杆细、花少、荚稀、甚至倒伏。大豆与高棵作物间作,大豆行数愈少,减产愈多,因此大豆尽量要实行清种,如果与高棵作物间种,大豆行数不应少于6行。

4、压苗:在大豆部分幼苗第一片复叶展开时,选晴天中午,用畜力或机引木磙顺垅镇压,可增产8.5-10%。

5、摘心:在大豆初花或盛花期,用手将主茎顶端摘去2厘米左右,能增产7.2%-10.8%。

6、及时防治大豆蚜虫。大豆田要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当田间有大豆蚜点片危害,卷叶率达3%或百株蚜量在头以上时,公顷用40%施氧化乐果2斤倍液喷雾防治;或用来福灵、抗蚜威、敌杀死等农药进行防治。7—10天再防治一次。

7、加强对大豆食心虫的防治。在大豆食心虫发生初期,公顷用20%杀灭菊脂毫升,兑水斤喷雾防治;或用敌敌畏乳油3斤浸——根插于田间薰蒸防治。

8、施稀土:每1公斤豆种用稀土2公斤拌种,或在大豆苗期和始花期用浓度分别为0.03-0.04%及0.08的稀土溶液各喷一次,可增产15-20%。

9.喷多效唑:在大豆分枝至初花期,每玉方米喷ppm多效唑溶液50公斤,可使产量提高20%左右,并兼治大豆皱缩花叶病和防止倒伏。

10.喷增产灵:在大豆盛花期至结荚期,用20-30ppm增产灵溶液喷2次,中间间隔7-10天,每次每平方米喷50-70公斤,能增产3-15%。

大豆摘顶增产新技术

大豆顶芽生长力强,消耗养分多,进行大豆摘除顶芽,使养分转移到角果上,有利增产,特别是土壤肥力较高、长势旺盛的大豆,及时进行摘除顶芽,增产效果更为显著。大豆摘除顶芽的方法是:在大豆生长高峰初花期,摘去主茎顶端2~3厘米嫩头,使顶端生长受到抑制,让养分集中供给生殖生长,促进多开花、多结荚,有利促使植株矮壮,增强抗逆性。大豆摘顶应做到“三宜”、“三不宜”:宜早不宜迟,要在盛花前进行,开花后不要摘顶;宜肥不宜瘦,肥水好、肥力高、长势旺盛的植株可摘顶,反之不宜摘;宜稀不宜密,对长得密的植株不宜摘顶,对稀植的大豆、长势旺盛的植株要适时摘顶芽,这样有利增产。大豆在开花时,适时适量喷洒0.05%~0.1%浓度的钼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大豆种植土壤改良技术

1.大豆高产的土壤条件土壤条件是大豆高产的基础。土壤水分状况、养分状况及土壤的一些物理性状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子。大豆种子萌发需要的水分较谷类作物多。大豆的幼根较柔嫩,含水量大,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才能促进幼根向纵深伸长。植株主根可达1米左右,侧根平行扩展可达0.5米左右。土壤水分不足时,会影响其纵向和横向扩展生长。大豆根对土壤中氧气变化很敏感。在缺氧条件下,根生长量明显减少。因此,土壤水分含量适度、耕层深厚、松紧适度,就可提供良好的水分含量和通气条件,会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在土壤学中,以土壤紧实度作为土壤耕作层水分、通气的物理性状指标,一般以容重来表示(每立方厘米干土的克数)。大豆的适宜土壤容量为1.0~1.4。壤土对大豆生长最为适宜,粘砂壤土、粘壤土和砂壤土也能正常生长;砂土和粘土,持水力弱或通气差,不利于生长。

2.整地技术种植大豆可采用平翻、垄作、耙茬、深松等整地技术。(1)平翻。多在北方一年一熟的春大豆地区应用。通过耕翻,土壤熟化加速,有利于养分的充分利用。创造一定深度的疏松耕层,翻埋农肥、残茬、病虫、杂草等,为提高播种质量和出苗创造条件。翻地时间因前作而不同,有时也因气候条件限制有所变化。麦茬实行伏翻,应在8月翻完,最迟不可超过9月上旬。黑土耕深25~35厘米;黄土、白浆土、轻碱土或土层薄或下层土壤含有害物质翻深不宜超过肥土层。伏翻后,在秋季待土壤充分接纳雨水后耙细耪平。玉米茬、谷子茬和高梁茬进行秋翻。秋翻时间短促,一旦多雨,则无法进行,只能待翌年春翻。秋翻应在结冰前结束,深度可达20~25厘米。秋翻地应在耕后立即耙耪,在次年春播前再次耙平并镇压,防止跑墒。春翻耕深15厘米为宜。一般来讲,伏翻好于秋翻,有利土壤积蓄雨水;秋翻好于春翻,防止春播前水分过多丧失。但如果秋翻不适时,水分过多,形成大土块,效果反而不如春翻。(2)垄作。是东北地区常用的传统耕作方法耕翻后作垄,能提高地温,加深耕作层,增强排涝抗旱力。前作为玉米、高梁或谷子,以原垄越冬,早春解冻前,用重耪子耪碎茬管,然后垄翻扣种,垄翻后及时用木滚子镇压垄台,防止跑墒。(3)耙茬。东北春大豆区和黄淮流域夏大豆区均有采用。.耙茬是平播大豆的浅耕方法。此法可防止过多耕翻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并可减少深耕机械作业费用。东北春大豆区,耙茬浅耕主要用于前作为小麦的地块。小麦收后,用双列圆盘耙灭茬,对角耙两遍,翌年播前再耪一遍,即可播种。黄淮流域夏大豆区,前作冬小麦收后,先撒施底肥,随即用圆盘耙灭茬2~3遍,耙深15~20厘米,然后用畜力轻型钉齿耙浅耙一遍,耙细、耙平后播种。(4)深松。深松耕法采用机械化作业,方法多样,机动灵活,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耕法。黑龙江省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农场,大豆种植区80%以上已经采用。利用深松铲,耕松土壤而不翻转土层,实行间隔深松,打破平翻耕法或垄作耕法的犁底层,形成虚实并存的耕层结构。垄底深松深度一般15~20厘米,不宜过深,垄沟深松可稍深,一般可达30厘米。同时,以深松为手段还可同时完成追肥、除草、培土等作业。

公司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
白癜风用什么药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fsysxh.com/fldb/53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