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原产于中国。19世纪初大豆引入美国,目前全球大豆产量最多的三个国家是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中国的大豆产量大约为美国的10%。
食用油的提取工艺主要有两种:压榨法和浸出法。今天小编和大家一起学一学两种方法是如何提取大豆油的,孰优孰劣是不是真如我们想象的那样?
1
压榨法
压榨法又分为热榨和冷榨。
热榨:热榨法出油率相对较高,因在较高温度下操作,压榨出的毛油(半成品油)颜色深、酸度高(部分油脂氧化),需要进行精炼,即在约-摄氏度左右脱磷脂、脱色、脱酸等。经过这样的处理,一些生物活性物质损失较大。
冷榨:冷榨是在不经加热或低温的状态下,将油料送入榨油机,经过沉淀和过滤后即可得到成品油。冷榨油保留了油的天然风味和色泽,其生物活性物质亦未遭到破坏,又不需要任何添加剂,可以长时间保存。
由于冷榨法出油率低,更有营养,所以价格也更昂贵。
压榨过的大豆形成“豆饼”,也就是糟粕的“粕”。
2
浸出法
浸出法:是应用萃取的原理,选择能够溶解油脂的有机溶剂(通常为正己烷),使其与经过预处理的油料进行接触,使油料中油脂被溶解出来的一种制油方法。
浸出法工艺流程大致分为三步:
原料制备--油脂浸取(溶剂分离)--毛油精炼。
以下我们以大豆油生产为例介绍:
一、原料初步处理与溶剂
把破碎脱皮并膨化(提高接触面积,便于正己烷渗透,提高出油率)过的大豆用正己烷浸泡。
正己烷(C6H14),有微弱的特殊气味的无色液体。主要用于食用植物油的提取、橡胶和涂料的溶剂以及颜料的稀释剂,有挥发性,具有一定的毒性,长期接触可导致人体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四肢麻木等慢性中毒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晕倒、神志丧失甚至死亡。
二、油脂浸出分离与溶剂分离
1、浸出
正己烷与处理好的原料充分浸泡,将油脂从大豆中分离,形成混合油
2、分离
由于正己烷易挥发,沸点低,通过多次加热蒸馏混合油,可将大部分正己烷与大豆油分离,形成毛油。蒸馏出来的正己烷可以再次利用。
三、毛油精炼
毛油经过脱酸、脱胶、脱色、脱臭等工艺,形成外观和颜色更加漂亮的成品油。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层层高温,其中会形成对健康不利的反式脂肪酸,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之类的营养物质也会损失掉。
从以上视频和资料中我们不难发现,压榨油无论从营养上还是安全上都是要优于浸出油的。希望小伙伴们在选择时能给于考虑。
相关延伸阅读,权威白癜风专家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个医院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