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年以后,国内的各种物价开始有了明显的涨幅,与人们生活饮食息息相关的,食用油必然是其中之一。
其实不仅是国内,在国外物价也出现了明显的飞涨。海外的消费者甚至需要在超市门口排着长队,才能买到食用油,甚至有的人排了一天还买不到。
目前,国内还没有出现食用油被抢购一空的情况,但是价格明显上涨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变化。
追根溯源,食用油价格的上涨,并不是今年才开始的。国际上有关机构通过监测发现,在去年,食用油的平均价格就比年上涨了65%。很多人的第一想法就是归咎于公共卫生事件。
这其中确实有部分原因,比如,因为各个城市和国家的管控,物流方面出现了中断,亦或者是延误,造成了很多地区的食用油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也在情理之中。而实际上主要的原因,是因为食用油原材料的减产。我们都知道,加拿大的油菜籽产量颇多,南美洲地区的产量也有着重要占比。
但这两大出口地由于受到了热浪的影响,产量急剧下降,所以食用油的产量也就自然而然地减少了。
除此之外,国际上化肥价格也在上涨,这也是食用油价格上涨的一大原因。在化肥领域,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化肥产量,一直遥遥领先,而国际形势的变化,也导致了这两大化肥原产国出口量减少,价格还提高了不少。而从粮食产量方面来看,俄罗斯的粮食产量也在全球占据着重要地位。化肥涨价,出口量也在减少,国际上的食用油产量自然是供不应求。
而反观国内食用油的价格,从年初开始到目前,上涨幅度已经达到了20%,在很多大型的超市,人们也很少能看到食用油的优惠了。
在众多食用油的种类里,大豆油的价格涨得最明显,部分城市甚至出现了一天一个价的局面。刨去北上广这种大城市不讲,在河南当地的一位经销商,也曾对媒体表示,在2月底3月初时,一桶20升的大豆油才卖元,如今这样的一桶油,已经卖到了或者是元。
食用油作为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什么大豆产量却不够用呢?
客观上来看,人们将很多因素都归结到了不可抗力,而事实上这和国内长期依赖进口大豆有很大关系。
目前国内的大豆产量并不高,而反观海外,可以实现机械化大规模的种植和生产,成本上自然是比国内还要低。根据海关有关部门的数据,去年我国进口大豆的数量已经占到了进口粮食的58%以上,而国内在去年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上,都比往年更低了。所以说国际上,化肥、大豆产量以及国际形势等,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对国内的食用油价格产生蝴蝶效应。
但是最近食物油的价格已经有所下降,国内的有关部门也表示,后期会在大豆种植和食用油产能方面多多发力,尽量让人们吃到自己国家的食用油。
关于国内食用油的现状,大家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