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和腊八粥的由来其实和佛教没有什么关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s://m.39.net/disease/a_g3hhqoz.html
关于腊八节和腊八粥的起源,在社会上有一种错误说法,说腊八节源于夏历十二月初八日释迦牟尼的成道日,而那天佛教寺院僧众取香谷及果蔬等物,煮粥供佛,名曰腊八粥。将腊八节和腊八粥的起源和释迦牟尼成道连系在一起,是错误的。首先在时间上,释迦牟尼成道是在西元前余年的春秋之时,那时候的印度使用的是印度历而不是中国夏历。印度历的释迦牟尼成道日在夏历中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日子。现今最接近原始佛教的上座部佛教记载释迦牟尼成道日也并不在夏历十二月初八,关于释迦牟尼在十二月初八成道只是汉传佛教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传播和笼络信徒,结合中国固有的节日自己编造出来的,所以说腊八节的起源始自于释迦牟尼成道的说法是错误的。吴自牧的《梦梁录》说:“十二月初八日,大刹寺院谓之腊八,僧众设五味粥供佛,名曰腊八粥。”这只是寺院僧众也设腊八粥供佛,并不是说腊八粥起源于释迦牟尼成道。腊八粥起源于中国古代天子的祭祀,正所谓之“天子大蜡八”,也就是每年农历的腊月初八日用干物祭农神,进行祷祝。腊八节传说从上古圣王神农氏或尧帝开始,就在年底十二月进行蜡祭,报答农神护佑。这一套仪式传承下去,夏代叫“清祀”,商代叫“嘉平”,周代叫“大蜡”,传承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规范。《礼记·郊特牲》里说:“八蜡以祀四方。”郑玄《注》:“蜡有八者:先啬,一也;司啬,二也;农,三也;邮表辍,四也;猫虎,五也;坊,六也;水庸,七也;昆虫,八也。”即祭祀先啬、司啬、农、邮表畷、猫虎、坊、水庸和昆虫这八种神。初代炎帝神农氏石年开创了我国古代以农业立国的根本,并且始作蜡祭以告上苍,形成了我国古代年终蜡祭的开始。蜡祭在我国古代是一件大事,所以,作为一国之主的天子,在每年的农历十二月,都要作蜡祭以祀神,并且进行祷祝,而且大蜡的时候要有祝辞。《礼记·郊特牲》说:“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祭百神以报啬也。飨农,以及邮表辍、禽兽等,仁之至,义之尽也。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故迎而祭之。祭坊与水庸,事也。故祝曰:‘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皮弁素服而祭之。”文中,伊耆氏即神农氏。啬即穑,收割庄稼的意思。先啬,始教民以稼穑者。司啬,主管农业者。仁,不忘恩而报答之。义,有功劳必报答之。坊,堤坝。用来储水、障水。水庸即水沟,用来引水、放水。反即返字。皮弁,用白鹿皮制为弁。素服,用素缯布制为服。“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祈求土、水、昆虫、草木的神灵都不要捣乱。这首祝辞也被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之一。八蜡之祭或称蜡八之祭是祀八谷星。八谷星是主岁收丰俭之星。关于八谷,《本草》:“八谷”,《注》说:“黍、稷、稻、粱、禾、麻、菽、麦。”《大象赋》的《注》说:“稻、黍、大麦、小麦、大豆、小豆、粟、麻。”八谷一词也是星名。《宋史·天文志》说:“八谷八星,在华盖西,五车北。武密曰:主候岁八谷丰俭。一稻,二黍,三大麦,四小麦,五大豆,六小豆,七粟,八麻。”《晋书·天文志》说:“五车五星,其西八星曰八谷,主候岁八谷丰俭。”根据以上文字,知天子大蜡八的“八”字,并不是随便取的,而是有特定含义的。即祀八谷星神。蜡祭之时首先有表演,表演的内容应该就包含传说中的乐舞《韶》。这是一段舞蹈表演。但凤凰与百兽之舞,不可能由动物演出,只能由人扮成动物;这种表演正是蜡祭礼上的表演。连苏东坡都说“八蜡,三代之戏礼也”,可知蜡祭仪式的表演性很强。完事之后,上至天子,下至农夫,会举行盛大的宴飨之礼(或乡饮酒礼),可见,蜡祭是中国沿袭已久的最为盛大的节日。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的原因:《祀记》上面解释:“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与“蜡”相似,祭祀祖先称为“腊”,祭祀百神称为“蜡”。“腊”与“蜡”都是一种祭祀活动,而多在农历十二月进行,人们便把十二月称为腊月了。《祀记·郊特牲》说蜡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由于我国古代天子每年农历的十二月要用干物进行腊祭,敬献神灵。腊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祭祀;二是祷祝。祭祀是祀八谷星神,用干物敬献,表示庆丰收之意。干物称腊,八是八谷星神,故称腊八。在时间上,腊祭又是在农历每年的腊月初八日进行的。腊月初八日亦称腊八。祷祝是腊祭的一个重要方面,内容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确保农业丰收。于每年的腊月初八日用干物祭祀八谷星神,进行祷祝,称为腊八祝或称蜡八祝,祝与粥同音,于是就于每年的腊月初八日,将蔬果干物搅和在一起,煮熟成粥,敬献农神,以表示庆丰收之意,并进行祷祝。用腊八粥来谐音腊八祝的意思,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含义是用干物煮粥,敬献农神,进行祷祝,祈求保佑,以庆丰收。腊八粥之后民间也学习用煮果粥祀神、聚食及馈送亲邻的风俗,称“王侯腊”。清人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腊八》:“腊月八日为王侯腊,家家煮果粥。皆於预日拣簸米豆,以百果雕作人物像生花式。三更煮粥成,祀家堂、门灶、陇亩,阖家聚食,馈送亲隣,为腊八粥。”此外,蜡祭有天腊、地腊、道德腊、民岁腊、侯王腊共五腊日。道教认为凡此五腊日,宜为修斋、祭祀先祖。《云笈七签》卷三七:“正月一日名天腊,五月五日名地腊,七月七日名道德腊,十月一日名民岁腊,十二月节日名侯王腊。此五腊日并宜修斋并祭祀先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fsysxh.com/ddxwzx/167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