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批次的样品给业内的同志们尝过后,大家都反应这个产品的风味怎么这么特别,有点腥味,也有点苦味。就此问题,我代表公司从技术层面做个简单介绍。
天然蛋白质中的疏水性结构常常被掩蔽在天然的蛋白质分子内部,酶解后,当大豆蛋白质被水解成相对分子质量低于的多肽时,疏水性结构就会较多的暴露出来,这些暴露出来的结构和味蕾发生接触,因而产生苦味。
研究表明,大豆肽的苦味随着水解的逐步加深是先升后降的,这是因为随着水解度的增加,疏水性氨基酸暴露苦味基团也就越多,而当水解度非常高时,苦味肽被继续水解成分子质量很小的短肽或游离氨基酸,这时苦味又会减弱或消失。同时,研究还发现,这些苦味肽的长度是10个氨基酸以下的低聚肽。
美国FDA也证实蛋白酶解物的苦味是由含量很少的一些高疏水性的肽造成的,而且疏水性氨基酸位于末端时的苦味较强。日本的大量研究表明,只有短链的大豆多肽(2-10个氨基酸残基)才具有特定的生物活性。
苦是正常的,不苦反而有问题。就此,我们建议消费者,在冲调后,放置1-2分钟,让肽充分溶解,苦味和腥味,尤其是腥味,就会变淡70%-80%。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