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生猪养殖过程中,仔猪断奶后的保育是养猪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仔猪断奶后养殖环境改变,新应激因子增强,致使养殖要求更高、饲养难度变大,疾病易发,死亡率高,是当前制约断奶仔猪健康生长的重要技术瓶颈,也是影响养猪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相关研究表明:应用高活性的有益微生物和发酵饲料能够提高饲粮的消化吸收,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猪健康生长,有利于控制棚舍空气质量,净化养殖环境。本试验在保育仔猪日粮中添加微生物制剂和发酵豆粕,观察仔猪断奶后在保育阶段的生长性能和养殖棚舍的空气质量,探索减抗/替抗的新型生态养殖技术。
1材料与方法1.1微生物制剂和发酵豆粕
凯利菌素P,主要为酵母菌,产品活菌数×个/g。
发酵豆粕接种科美酵素A50,发酵菌种为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杆菌,堆积式液固混菌发酵。产品质量益生菌40亿个/g,抗原降解率95%以上,β-葡聚糖≥0.6%,水苏糖≤0.04%。
1.2饲粮处理
试验组饲粮用发酵豆粕和微生物制剂(凯利菌素P)替代原配方中的膨化大豆、豆粕和进口鱼粉(表1),饲粮营养成分保持在消化能kcal/kg、粗蛋白18.8%、赖氨酸1.38%。
1.3试验猪与饲养管理
选取23日龄同一批次断奶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剔除体重过大和过小者、体弱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转入不同保育猪舍。试验前各组仔猪体重相近。专人饲养,按场内正常程序进行免疫和管理。
1.4测定项目
1.4.1生长性能
称取始末重,记录投料量、死淘汰猪数和死淘体重,统计分析日增重、料重比和育成率。
1.4.2空气质量
检测猪舍内二硫化碳、氨气、硫化氢气体浓度,统计分析改善效果。
1.5空气质量测试方法
监测采样点棚舍长40m、宽9m、吊顶高2.3m,区域面积㎡。双列式半封闭保育猪舍,离地面0.8~1.0m按对角交叉法检测5个位点,每个位点各检测5次。二硫化碳气体按GB/T、氨气气体按GB/T、硫化氢气体按GB/T方法检测。
2试验结果2.1生长性能
经饲喂三批次头保育仔猪,结果由表2可知,试验组平均日增重.6g、育成率98.3%、料重比1.84:1;对照组平均日增重.8g、育成率94.2%、料重比2.08:1。试验组日增重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分别提高日增重19.8g(+3.92%)和育成率4.1%(+4.35%)、降低料重比0.24(-11.54%)。
2.2空气质量
经三批次个样本空气指标监测,饲喂微生物制剂+发酵豆粕饲粮的试验组保育猪舍内氨气气体浓度为0.94mg/m3,硫化氢气体浓度为0.mg/m3,二硫化碳气体浓度为1.65mg/m3。;饲喂常规饲粮的对照组保育猪舍内氨气气体浓度为5.20mg/m3。,硫化氢气体浓度为0.mg/m3。,二硫化碳气体浓度为17.15mg/m3。。经比较,氨气、硫化氢、二硫化碳气体浓度分别降低81.92%、96.93%和90.38%(表3),差异极显著(P0.01)。
3小结微生物制剂能杀灭有害菌,抵抗病毒,提高免疫力,减少仔猪发病,提高生长速度和育成率。豆粕经乳酸菌、酵母菌和芽孢杆菌等复合培养物发酵后产生大量有益菌及其它有益产物,提高猪免疫力,减少或消除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抗原蛋白、凝集素、脲酶、不良寡糖)。
保育猪阶段饲喂微生物制剂+发酵豆粕饲粮改善了饲料适口性,增加仔猪采食量,提高消化吸收,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减少优质鱼粉用量,降低饲料成本。试验表明试验组提高日增重19.8g(+3.92%)、提高育成率4.1%(+4.35%)、降低料重比0.24(-11.54%),同时也明显降低棚舍内二硫化碳、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分别降低81.92%、96.93%和90.38%,这有利于净化养殖环境,促进保育猪健康生长,重新建立保育仔猪健康、生态养殖技术体系。
注:本文由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BFC)小编整理发布,如有任何建议或意见及投稿等,请您加小编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北京看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